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2日 金湘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山西,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省发展领航把舵、指引方向,激励鼓舞全体三晋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五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按照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省经济发展持续进位提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推进省级重点工程建设,大张高铁、郑太高铁、大西客专全线建成通车,太原至吕梁开通动车,全省历史性实现市市通动车。太原地铁2号线通车运营,长治至临汾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集大原高铁、太原西北二环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7.6万公里。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培育外贸主体。全省GDP从2017年的1.45万亿元接连突破2万亿元、2.5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约6%,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20位,人均GDP迈上7万元新台阶,山西在全国经济版图的地位更加凸显!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扎实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88亿元,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积极培育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专业镇,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强力推动“六新”突破,太钢不锈高端冷轧取向硅钢、山西中来高效单晶光伏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涌现出手撕钢、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新产品,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快于煤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6%、11.7%。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5G基站达到6.7万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晋阳湖峰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加速隆起,连续成功举办旅发大会、康养大会、大河文明旅游论坛,5A级景区增至10家。开发区持续提质增效。“三化三制”改革深入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集成效应充分显现,一般工业项目实现“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可开工”。开发区数量增加至93个,工业类开发区规划面积、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全省的1.86%、31%。创新生态持续优化。“111”“1331”“136”工程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提质增效,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中国(山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国家实验室唯一的基地落户山西,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7家,5家省实验室建成运行,引进一批院士专家等顶尖创新人才,28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高端纯铁基材等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山西转型发展跑出“加速度”!
五年来,我们坚决担当国家使命,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再谱新篇。扛牢党中央赋予的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使命,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推进5G智慧矿山建设,开展煤炭绿色开采试点,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80%,产量达到13亿吨、位居全国第一。电力机组超临界、超超临界比例不断提升,电力市场化改革领跑全国,外送电规模持续扩大。非常规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风光发电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列,氢能、地热能、新型储能和能源互联网等加快发展,垣曲、浑源等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达到4900万千瓦、占比40.25%。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6%。成功举办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发出能源革命最强音!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改组组建一批引领转型的旗舰劲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提质增效及扭亏减亏三年行动接续实施,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扎实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扎实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化险和提质增效,完成政府性融资担保市县一体化改革,完善穿透式监管体系,推进城商行、农信社改革化险,组建山西银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23条”等政策措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华翔集团成功上市。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太原、大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太原国际邮件互换局开通运营。成功举办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和中博会,积极参加进博会、服贸会等展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累计投资设立103家外资企业,建立国际友城63对、友好合作伙伴117对,内陆地区挺进了改革开放新前沿!
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和营商环境建设,经济生态持续优化。培厚市场主体发展土壤,落实国家及我省助企纾困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近2200亿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推行简易注销,市场主体登记时间由28.5天压缩至0.5天。大力推进“小升规”。五年来,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89.2万户,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700户,“专精特新”企业增长10倍、达到2113户。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编制“十四五”营商环境规划,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创新推出“五有套餐”,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营商环境4项重要指标跻身全国标杆,8个典型案例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成为山西的靓丽名片!
五年来,我们着力优化城乡区域发展布局,三晋面貌喜焕新颜。高起点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高质量推进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和转型综改示范区提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省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5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57公里,95.7%的县实现高速公路覆盖,客运航线达到304条,大水网骨干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山西后发赶超提供了强力支撑!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735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22年粮食产量292.9亿斤、亩产619.7斤,双双创历史新高。国家农高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阔步迈上了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五年来,我们以“双碳”战略牵引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序推进碳达峰山西行动。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2509.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3.57%,历史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坚定不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4.5%,重污染天数减少85%,PM2.5浓度38微克/立方米、降低30.9%,SO2浓度12微克/立方米、降低76.5%,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31.9个百分点、达到87.1%,汾河水质稳定达到Ⅳ类以上,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三晋大地徐徐展开!
五年来,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2021年成功应对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水毁基础设施修复建设全面完成,因灾受损农房全部完成重建修缮,灾后恢复重建赢得人民群众点赞。财政收入八成以上用于民生,持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累计培训62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6.7万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并不断进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10400元、5530元。建设3061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改造2046所寄宿制学校。实施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历史性实现本科高校设区市全覆盖,农大农科院合署改革不断深化,山西师大整体搬迁太原。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3个国家级、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批优秀文艺剧目获国家级大奖,“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大幅提升,襄汾陶寺等5项考古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武乡县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二青会成功举办。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平安山西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五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政府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加快建设清廉政府。严格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10件、政协提案4607件,出台政府规章39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累计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62项,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全部公布。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五级全覆盖。覆盖省市县乡的“13710”督办功能不断优化,“1+N”抓落实工作机制成效显著,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外事、侨务、港澳台、民族、宗教、科普、史志、档案、参事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双拥、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再次视察山西,勉励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给予我们巨大鼓舞和强大动力!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省委历次全会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两个转型”,全省经济持续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多项预期性指标创历史最好成绩,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在克服重重困难中交出了引以为豪的优异答卷!
一是以强烈使命担当坚决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以能源“五个一体化”为牵引,扎实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和煤炭生产满负荷高位运行困难,千方百计挖潜增效,坚持日跟踪、月调度,以日保月、以月保年。在2021年保供16个省区市的基础上,2022年煤炭日均产量达到356万吨,以长协价保供24个兄弟省份电煤6.2亿吨。在能源供需紧张形势下,山西人民发扬革命老区精神,每天约23万产业工人日夜奋战在井下生产一线,约200万吨煤炭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全国能源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以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顶住压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预期因素影响,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我省稳经济“46条”和接续“27条”,实施稳工业“70条”、服务业恢复发展“61条”“10条”、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若干措施等政策举措。坚持月分析、季调度,定期研判,省领导带队开展3轮督导服务,扎实推动各类政策精准落地、直达快享。发挥项目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出台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21条措施,实施“百项堵点疏解行动”,争取专项债额度684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额度107.5亿元,省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046亿元。推出“晋情消费·品质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政府数字消费券近23亿元,带动消费248亿元。预计全省GDP增长4.5%左右,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为全国稳定经济大盘作出了贡献!
三是以人民至上情怀坚决打好防疫阻击战。面对疫情持续冲击特别是九月底以来“多省输入、多点散发、多链传播、局部聚集”的严峻形势,省委科学指挥,坚决落实国家二十条、新十条,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举措,强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储备,持续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能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闻令而动,广大防疫人员和医护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枕戈待旦、连续作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协同配合,成功应对处置多起散发疫情冲击,打赢运城、大同、太原、忻州等地疫情阻击战,最大限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这场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卫健、疾控、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农村、社区、企业等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
四是以十大平台建设推动市场主体逆势增长。面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存发展困难,一手助企纾困,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一手着眼长远,大力建设乡村e镇、文旅康养示范区、楼宇经济、流量经济等十大平台,促进市场主体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制定“1+1+8+1”政策措施体系,组建省市县三级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细化重点举措,狠抓政策落地见效。精选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链,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确定20家“链主”企业,实施“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10条重点产业链营业收入总额预计突破3800亿元。首批建设杏花村汾酒、清徐老陈醋、定襄法兰、太谷玛钢等十大特色专业镇,配套出台扶持政策,推动专业镇做大规模、转型升级、打响品牌。全省市场主体达到397.9万户、同比增长26.1%;涉税市场主体182.1万户,增长32.1%;新登记市场主体103.8万户,增长1倍,在各种超预期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下,市场主体量质齐升,活力充分迸发!
五是以改革创新强力推动中部城市群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顺应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群发展大势,抢抓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进入国家规划的重大机遇,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完善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加强协调保障,推动中部城市群五市联动机制化、协作常态化。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太忻城际列车顺利开通,太忻大道全线通车,大盂产业新城和秀容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百亿级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等产业聚链成势,“北引擎”作用日益凸显,山西融入京津冀、对接雄安新区步伐加快!
在多年持续努力的基础上,我们办成了不少打基础、利长远、促转型、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的事情。中部引黄供水实现“零的突破”,太原市第二水源滹沱河供水工程开工建设;雄忻高铁、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重点工程正式开工,三个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基本贯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实有企业数量均突破100万户,转型根基进一步夯实;运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转型综改示范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开放平台建设有了新突破;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三个学科跻身国家“双一流”学科,全省累计有195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三个学科晋级A类学科、实现“零的突破”,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加快;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揭牌,高速飞车实验线成功首航,科技创新结出丰硕成果;“三区三线”划定获得国家批复,国土空间不断优化,用地保障持续增强;实施308.8万套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惠及三百万户群众;公益性零工市场实现市级全覆盖;白求恩医院、省肿瘤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住院、门诊和5种门诊慢性病跨省就医费用医保报销直接结算,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我省强化煤炭增产保供保障能源安全等三项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全省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转型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铺展开更加绚丽的画卷!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发展成绩令人鼓舞。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晋部队、公安干警和中央驻晋单位,向关心支持山西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动能转换还不够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主体和民营经济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还需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人民群众在就业、增收、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还有很多期待和需求;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繁重;政府系统抓落实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升,一些干部能力作风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等等。我们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五年极不寻常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执行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行;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市场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高水平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以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实践标准,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从两难甚至多难中找到最优解,在多重目标中达到平衡点;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