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基层治理,非常重视,多次提及,并有多个重要论述。比如,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关于基层治理方面,如何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未来全国各地的一道“必答题”,也考验着各地的治理智慧。近年来,湖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运用系统思维,选好服务群众小切口,亮出为民服务实举措,打造服务基层大引擎,让城乡社区各种治理功能充分发挥、各类治理主体深度融合、各个治理平台充满活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治理专题是遴选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学员在学习本专题时重点掌握结合案例分析、事务文书、大作文题型积累对策、金句等。
一、背景链接
2022年12月,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公布,湖南省耒阳市“湾村明白人”让乡村治理更“明白”与永州市零陵区构建“五基”机制、开展“六自”互助两案例入选。据悉,为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从2019年起,联合遴选推介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今年开展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征集,从强化党组织领导、加强县乡村联动、强化数字赋能、解决突出问题等4个方面,共选取典型案例31个。
二、深度解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中国之治”的思路和目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构成,社会治理有利于“中国之治”夯实理论基石、完善制度框架、推进实践进程,亦可从其成就归纳和经验总结中,提炼出以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中国之治”的基本理路。
1.创新社会治理理念 夯实“中国之治”理论基石
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这一理念体现的是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依存关系。国家治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治理,社会治理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理念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从大局着眼,努力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着眼于人民安居乐业。这一理念体现的是社会建设中社会治理与民生工作的依存关系。如果说民生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点,那么社会治理便是社会建设中民生工作最直接的支撑。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必须不忘初心,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准确把握这一理念,关键是要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有机统一起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平安本身就是极重要的民生,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安居乐业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唯有辩证认识,才能避免本末倒置,误入歧途。
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完善“中国之治”制度框架
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和优势。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使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城乡基层是国家大厦的根基,也是城乡社会的根基。要进一步完善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为主体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理,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的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要为国家治理固本强基,就必须把重心放在基层,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资源,强化基层群众的精细化服务和基层事务的精准化管理。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包括社会治理在内的全部国家治理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就必须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社会治理的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和成果归宿,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良法善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即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这里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制”与“体”共同构成的“体制”,“制”与“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后者并非前者的同义重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核心是人。一方面,社会治理共同体彰显了人的价值,并已将“共”的覆盖面具象化为“人人”即所有人;另一方面,社会治理共同体明确了“人人”的责任与利益关系。这就有利于防范以少数人代替“人人”及个别人“有责”“尽责”“享有”不一致的现象。
3.创新社会治理范式 推进“中国之治”实践进程
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应急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对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效举世瞩目,这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完善预警防范机制,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创新风险应对和危机治理范式。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前面讨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时,已经论及党的领导和基层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价值,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对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但这里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是对全社会而言的。根据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在各层级各地的社会治理中都要坚持系统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都要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法治保障,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包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风险社会充满风险与挑战,新问题错综复杂,新情况瞬息万变。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只有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科学治理范式,社会治理才能化险为夷,正本清源。根据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在社会治理中坚持综合治理,就必须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网格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就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惩治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行为主体,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新型网络犯罪、跨国犯罪。
★聚焦二十大·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最核心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中共中央于10月24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会上表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打击”上下功夫。要结合基层社会治安形势特点,依法打击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坚持打小打早,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在“化解”上下功夫。进一步畅通和规范人民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矛盾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是在“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管理,及时发现处理各类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
四是在“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做到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
五是在“疏导”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严防个人极端案事件。
六是在“群防”上下功夫。进一步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完善奖励保障政策,让见义勇为、见义众为成为新时代社会风尚。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解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夯实治理基础,日前,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该《措施》提出,要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坚持党建带群建,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培育扶持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优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服务项目,引导乡镇(街道)成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培育孵化、人员培训、资金代管等综合服务。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在农村推行党群连心“五个到户” (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工作机制;在城市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
增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也是其中重要一环。《措施》要求,市州、县市区政府要规范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事项以及村(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将直接面向群众、基层能够承接的服务事项依法下放。优化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流程,全面推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加快推行市域通办,逐步推行跨区域办理。持续推进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依托其开展就业、养老、医疗、托幼、文体等服务,加强对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关爱照护,做好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等工作。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依法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提供社区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公益慈善力量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措施》要求,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持续实施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加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加快实现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推动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和驻村(社区)单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关于全域推进整体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解读
2022年5月,湖南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省住建厅印发《关于全域推进整体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统筹组织资源、整合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从5个方面推出22条硬核措施,着力提高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强化街道统筹协调功能。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赋予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行政执法权,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把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和城市体检内容,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在街道建立两新组织综合党委,离退休干部党员较多的,可在街道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委,强化街道属地和兜底管理责任。在街道社区全面推行以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就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党群连心“五个到户”为民服务机制。
2.提升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对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通过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进街道(乡镇)事业单位,特别优秀的可通过比选择优、择优调任、换届选举等选拔进街道(乡镇)班子。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加强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统筹把社区内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拓展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成果,加强社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持续整治社区挂牌过多问题。
3.坚持党建引领“美好小区·幸福家园”建设。按照“组织体系好、骨干队伍好、物业服务好、治理机制好、阵地保障好、环境美化好”等要求,大力推进“美好小区·幸福家园”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业主委员会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小区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应建尽建。建强小区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在小区服务,无职党员亮明身份、设岗定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推动社区居委会增设环境和物业管理等委员会,推进物业服务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全覆盖。将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清单,依法依规建设开放共享的小区党群服务站。搭建“居民夜话”等议事协商平台,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小区议事协调运行机制。
4.把新兴领域、新就业群体纳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加大楼宇、商圈市场、行业协会等党组织组建力度,不断提升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健全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网约出行等企业党组织,推动快递物流、外卖配送企业与街道社区(园区)党建联建,推动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引导参与疫情防控、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
5.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体制机制。逐级建立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以及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机制。建立市县领导班子成员联社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小区或网格制度,市州委书记每半年、县市区委书记每季度至少1次到街道社区现场办公。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平安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问效。
★湖南实践:全国乡村治理典型
日前,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公布,湖南省耒阳市“湾村明白人”让乡村治理更“明白”与永州市零陵区构建“五基”机制、开展“六自”互助两案例入选。
——耒阳市:耒阳市有大小河流80多条,沿岸形成5000多个自然村落,被称为“湾村”。去年来,该市创新推出“湾村明白人”治理模式,即推选出一批群众信赖、处事公正、热心公益的新时代乡贤,让他们参与乡村治理。一年多来,“湾村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解决矛盾纠纷、带动农民增收、树立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湾村、大事不出乡镇”。
——永州市:针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永州市零陵区积极扶持老人们在党组织领导下抱团结社、守望相助,组建基本组织、进行基本培训、建立基本制度、开展基本活动、落实基本保障,强化党员自我作表率、发动老人自觉成主体、坚持讲堂自办互受教、调动老人自主创平安、倡导老人自娱乐晚年、支持老人自愿树新风,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为。
三、实战应用
问题1:近期,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委政法委将举办市域社会治理论坛,长沙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等市区两级党委政法委领导,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各街道政法工作负责人、社区代表、相关专家、社会组织代表将出席论坛,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天心区市域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之路。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将在论坛上讲话,请结合材料和工作实际,写出讲话稿要点,不超过500字,25分。
【参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