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0419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419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04-19| 来源:北辰遴选

遴选热点

形成稳就业的强大合力

  江苏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进校园活动,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天津多措并举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积极推进吸纳农民工就业数量较多、成效较好的项目落地;山东把困难群体就业增收行动列入全年稳定和扩大就业行动方案,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安置力度……春招时节,各地积极创新举措、优化服务,推动就业进一步回稳向好,力保就业大局稳定。

  稳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重要部署。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稳就业工作至关重要。

  开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就业政策有力有效,为稳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也要清醒看到,今年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仍较为突出。据人社部测算,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规模创近年新高。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做好就业工作,实现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必须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各方面支持就业的积极性,形成稳就业的强大合力。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抓住关键群体和关键环节,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一方面,应围绕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人员,建立台账式的管理机制,构建清单化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落实落细就业支持政策,及时优化调整阶段性稳就业政策,从岗位推送、渠道拓展、见习培训、困难帮扶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靠发展,必须聚精会神抓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要加快健全就业目标优先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快形成重大投资、重大政策、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机制,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支持力度。当前,民宿管家、研学旅行指导师、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不断涌现,为稳就业创造了新增长点。应进一步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帮助更多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与此同时,要着力完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平等,构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容提质的良性循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千家万户的生活。完成全年就业目标,需要全面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任务,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付出艰苦努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推动各地方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定能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周珊珊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9日   第 05 版)

 

推动网络慈善规范发展  

  不久前,民政部发布一则关于防范“假慈善、真行骗”违法活动的提示。一些短视频主播假借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之名,骗取广大网友的同情和善款,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近年来,慈善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守望相助、乐善好施的社会慈善意识日益普及,网络捐赠、慈善众筹、慈善信托等创新方式不断出现,对慈善事业的管理更加规范。然而,一些网络主播用“摆拍式慈善”“表演式慈善”,“卖别人的惨,挣自己的钱”,严重背离了慈善本意。有的还通过“骗捐”“敛财”等行为获得不法收入,涉嫌诈骗犯罪。

  爱心无价、慈善可贵。被曝光的假慈善、真行骗做法,不仅伤害了视频中出现的老人、孩子,也骗取了广大网友的善意和同情。对假借慈善之名牟利、违法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人和事,应坚决予以抵制。

  维护公序良俗,需要法律的强力约束。我国现行的慈善法等相关法律,对不同程度的欺诈违法行为有明确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措施。实践中,在让不法者受到惩罚的同时,还应曝光恶意行为,让意图效仿者望而却步。此外,不少假慈善行为集中出现在网络平台。对此,应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督促监管发布信息的网络平台,切实履行涉及慈善活动的审核责任,减少造谣、炒作、制造“悲情戏”等不良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很多虚假慈善行为之所以能够被识破,往往来自细心网友对蛛丝马迹的质疑,也得益于这些年不断提高的慈善事业社会公众参与度。因此,一方面,要强化慈善信息公开,推动慈善组织提高透明度,帮助人们增强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奉献爱心或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鼓励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假借慈善之名牟利、违法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等行为。

  弘扬正气、刹住歪风,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关注和帮扶,让人们在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中和谐相处,慈善才能释放更多正能量。

  敖蓉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9日   第 05 版)

 

民俗娱乐化也应守住底线

  近日,云南泼水节备受关注。网传视频显示,多位游客被恶意泼水,有女子神情明显抗拒,众人仍拿水枪集中围攻,甚至做出撕扯雨衣等不雅举动。此类矛盾已非首例,这是民俗还是恶俗?

  泼水节在我国久负盛名。“泼水”兼具世俗性与神圣性,超脱等级尊卑和人际关系,是早期傣族部落社会的重要过渡仪式;“泼水”既是熟悉可感的日常,又打破了僵化刻板的秩序,构建了别具包容性的旅游空间。

  任何民俗都应有尺度,任何娱乐都要有边界感。即使是单纯地“泼水”,在傣族传统中也规定了“忌乱泼”“忌脏水”。忽略他人意愿的狂欢,不过是自我放纵,既不符合传统,也谈不上创新。

  如今,泼水节更像是一场“狂欢节”。这本无伤大雅,还能吸引更多游客深入了解傣家文化,形成特色文旅名片。但臆造“颜值越高被泼越凶”则是无稽之谈,更不必说去撕别人衣服、逼别人“湿身”,实际上是打着过节的幌子追求猎奇的低级趣味。

  推广节日民俗是好事,也要警惕个别人歪曲解读。民俗娱乐化,必须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不可违背公序良俗。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答题。今年泼水节前夕,云南多地已发布明确的泼水规定,其中包含严禁侮辱调戏女性、杜绝粗鲁泼水行为和伤害性方式泼水。地方确立标准维护秩序,也要严肃执法做好表率,确保节日民俗运行在合理轨道。

  默达;《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9日 10版)

 

防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须多措并举

  近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在丰富分龄内容的同时,对时间和功能进行科学限定,把使用难度降到最低门槛,让该模式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保护盾”。同时,将会同相关部门对青少年沉迷短视频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已成为主流媒体形式。刷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娱乐手段,对青少年尤其具有吸引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65.6%的受调查未成年人观看过短视频,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

  沉迷短视频业已成为一些青少年面临的严重问题,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国家网信办此次专项治理行动恰逢其时。治理青少年沉迷短视频,应多措并举、综合施力。

  首先,应升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功能,弥补系统漏洞,发挥护航作用。2019年,由国家网信办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以限制未成年人对应用的使用时长和浏览内容。不过,各平台落实力度不一,部分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隐藏过深,对用户实名登录、身份识别等执行不严。要使青少年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应对短视频平台作出进一步规范,加强实名制验证、人脸识别等功能,打击违法租售网络账号行为。同时,可实施短视频分类分级制度,按照年龄段设置不同的标签和评级,由平台对内容进行合规标注,以帮助用户了解视频内容的性质,选择适宜观看的短视频。

 其次,提高人工智能审查技术,对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进行自动审核和筛选,提升识别精度,减少不良内容的出现,从而减少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应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平台自动审核和筛选内容的能力与效率,按照短视频分类分级制度,将违反规定的不良内容筛选出来。同时,加强完善违法不良信息举报机制,对于发布不良内容的账号及时依法依规予以处置。

 再次,需要加强家长对孩子的约束力,做好家庭教育。在短视频沉迷问题上,家长们一方面应以身作则,减少上网、刷短视频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合理约束孩子的上网行为,帮助孩子养成自律习惯。

 最后,宣传正确的短视频软件使用方式,引导青少年科学理性使用短视频软件。政府部门与短视频平台可以推出公益广告和活动,提醒青少年注意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短视频平台可以通过优化流量投放等方式改善内容生态系统,鼓励用户上传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加强对低劣有害内容的清理打击。有关部门和机构可免费向短视频平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平台的教育功能,通过优质内容吸引未成年人注意力,为青少年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夯实基础。

  (作者楚群山,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9日 10版)

 

议论文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

——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开创事业新局⑭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将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列入民生实事加以推进,着力解决群众生育、养育、教育后顾之忧,推动提升人口发展水平。

  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审时度势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放开三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发展高等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等工作,推动人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对于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是反映人口形势的重要指标。从我国人口基本国情看,人口规模巨大是首要特性;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人力资本日渐雄厚,人才资源总量达2.2亿人;人口流动性增强并且不断向城镇集聚……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口发展既拥有强大人力资源优势,也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同时还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结合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是一件必须高度重视、稳妥处理的大事要事,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

  生育状况,是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的重要变量。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育龄妇女规模下降有关,也受年轻人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对此,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联合推出20项具体措施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各地区也因地制宜,从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各方面出台相关措施。优化生育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生命全过程、家庭全周期、社会全要素视角着眼,建立适宜生育、养育和教育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同向发力,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生育潜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提升人口素质在我国人口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人口素质包括体能健康素质、智能科教素质、精神文明素质等方面。着眼未来,要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科学文化素质。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让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人口政策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而灵活调整、不断完善。新征程上,凝聚众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着力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将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何娟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9日   第 05 版)

 

策论文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是数字时代驱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和创造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为我们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我国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抓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快而不优问题仍然突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还存在不少梗阻,如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较高等。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须清晰梳理并着力打通这些梗阻,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近些年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存在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元器件、操作系统等技术研发和工艺制造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就会受制于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基础就不牢固,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局面也就难以根本扭转。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瞄准全球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我国数字技术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牢牢掌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强化数字基础设施的统筹部署、协调布局、一体建设、融通运用和普惠共享,鼓励从地区、行业实际出发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

  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等行动,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但从结构上看,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强且转型快、效果好,而中小企业则大都转型较慢。根本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技术门槛较高,许多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和成本。可以通过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共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放数字化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性数字转型服务;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中小企业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继续大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降低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资金门槛。

  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和应用,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新变化新气象。同时,由于相关规则、制度、机制的健全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也给经济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对此,要善于总结、比对、提炼与分析,把成功和成熟的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和法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监管的公正、开放、透明和法治化水平,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和自律动力。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优化经济社会治理中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提升治理的精准性、协调性、有效性。探索将公共数据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系统推进政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

提高全民数字素质。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0.3亿,但大部分人群都是较为浅层次地触及数字技术,缺乏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要把提高全民数字素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运用数字技术的本领。同时,坚持法规约束与教育引领相结合,不断提高公民网络文明素养,强化数字社会道德规范。

范恒山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9日   第 09 版)

 

推动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基层宣讲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省廊坊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创新形式载体,丰富方法手段,运用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积极探索“领导带头、专家示范、四级联动、全员参与、数字赋能”的理论宣讲路子,推动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

  聚焦群众需求。理论宣讲只有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深入人心。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廊坊市按照基层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的多样化、个性化理论需求,不断优化宣讲内容。采用网络征集、实地调研、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梳理和掌握基层干部群众理论需求状况。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精心设计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法治建设、科技金融、工商企业、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医疗卫生9类宣讲“菜单”,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理论需求。

  打造宣讲队伍。建设一支懂百姓情、说百姓话、有百姓味的宣讲队伍,是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保证。廊坊市统筹域内外优质师资,整合宣传、教育、科技、司法、农业、水利、交通、卫生等多部门资源,培养选拔包括专家学者、党员干部、典型模范、基层志愿者在内的2600多名宣讲成员,打造出“巾帼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农技专家宣讲小分队”等数十支特色宣讲队伍,努力全面覆盖宣讲对象所在领域,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搭建宣讲平台。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延伸到哪里。廊坊市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搭建群众身边的宣讲平台。推动“学习强国”廊坊学习平台和1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技术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更好服务干部群众学习需求。在全市1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8个乡级实践所、3446个村级实践站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切实加强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依托廊坊法治宣教中心、基层“五老”青少年服务中心等载体,积极拓展干部群众学习理论的空间。

  善用群众语言。讲百姓话、说百姓事,理论宣讲才能赢得人心。廊坊市坚持平实朴实切实,努力把理论话语转化成群众语言,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成形象的生活逻辑。精心组织系列活动,努力以接地气、有锐气、显生气的理论宣讲方式让老百姓听得懂、能明白。主动延展宣讲链条,将宣讲与服务结合,持续深化“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机制,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熊厚为中共河北省廊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9日   第 09 版)

 

理论知识

在人大工作中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立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功效,保证人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成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从根本上明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本质和发展方向。宪法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明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是中国人民,“一切”和“各种”两个定语表明了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属性,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保障人民、造福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实现全过程的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的,整个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国家机关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1948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擘画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时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应我国国体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级人大代表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一制度设计,不仅保证权力依法产生和运行,也保证国家机关的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宪法法律,规定国体、政体、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组织和运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从法制层面构建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实现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可靠制度保障。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追求

  评判一种民主形式好不好,实践最有说服力,人民最有发言权,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动员和凝聚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89亿美元,人均35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1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人民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促进者、受益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各项基本权利保障不断向前推进,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权利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事实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用来为人民干事、为人民造福的,真正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实处,是中国之治的“密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主体是人民,实践主体是人民,成果享有者是人民,归根结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各领域各层次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开辟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新天地。

  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民主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予以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在一整套制度体系的有力保障下,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其运行和实践涵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方面。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省(区、市)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最新选举产生的五级人大代表共277万多名,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62万多名,约占人大代表总数的95%,是由全国10亿多选民一人一票选举产生的。民主协商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人大立法、监督和代表履职,都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重要事项要反复论证、沟通、协调,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基础上进行表决或者提出意见建议。还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人大工作中都有要求、有制度,都得到体现和落实。

  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使命。要履行好宪法实施监督职责,从国家根本法的高度保障人民掌握国家权力。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法律制度,健全人大组织制度、议事规则和各项工作机制,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制定完善民事、刑事、行政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法律,不断推动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宣传,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彰显中国民主的特点和优势。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正确方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发展和实现的,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我国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

  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有序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削弱甚至取消党的领导,“这事实上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坚持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把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

     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9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