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读书提出了颇为深刻的见解,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入书中,眼观仔细,口要诵读,方能提高从书中汲取知识的能力,更好增长智慧。千百年后的今天,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离不开新时代的“三到之法”。要保证调研取得实效,需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在倾听民意中不忘初心,在洞察难题中彰显担当,在真抓实干中奋楫笃行,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耳到”基层听“民意”。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是好课堂,群众是好老师。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服务的475天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都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共同探讨。正是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促使他在较短时间内熟悉了内涝、风沙、盐碱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调查研究要瞄准群众“心坎”。党员干部要以“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的人民情怀深入田间地头、车间企业,精准把握一线呼声。既要到条件好、发展快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要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在求深求实上下足功夫,掌握客观、准确、生动、全面的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眼到”基层察“问题”。明察秋毫,必细观其纹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下乡考察百姓冷暖时,开米缸看存粮、揭锅盖看伙食、到田间看收成……观察可谓是细致入微,给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调研过程中,应以此态度为标杆,不能仅凭他人总结材料上的文字堆砌就草草了事,除了会上的,更要看会下的。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站位,眼“观”四路,清晰把握当前与长远、特殊与一般、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多对关系。《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寻乌调查》《郝家川调查》……党史上这些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无不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真调研”不能也不可能只有“赞歌”,要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洞察力,坚持问题导向,在农村、社区、企业、两新组织中摸清情况,认真“解剖麻雀”,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吹尽黄沙始到金”的信念,“心到”基层拿“实招”。文可载道,以用为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做好调研成果转化,以调研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是调查研究工作的“最后一米”。要在解决困难上见实效,“研”出破解难题的新谋略,“啃”下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不见实效不撤兵;要在化解矛盾上见实效,“研”出根治顽疾的新办法,平复“牢骚话”中透射出的民怨,解决好影响群众生活的亲身关切;要在打开局面上见实效,“研”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一根竿子插到底,一件一件地真抓实干。评价调研效果,从来不在于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报告之厚实,最终还是要看成果是否切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发展所需、群众满意的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