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遴选考察名单公示后,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我想内心的欢欣雀跃是肯定的:持续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自己......但是喜悦可能只是暂时的,因为还有一轮--考察。有的人觉得,我已经是综合第一名了,考察只是走个过场;有的人觉得排名靠后,考察就是一个形式,自己肯定没有希望了。但在我们身边却有很多这种实例,本以为妥妥上岸的第一名却被刷了,第二名却被录取了。在我们黯然神伤、痛苦难抑的时候,在我们质疑是不是暗箱操作、萝卜岗位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该抱怨遴选的不公,还是深思自己的不足,愤而崛起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问题的探讨,看是否能给大家以借鉴。
失利之后要不要复议或者投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作为遴选人,我们自己首先要明确一点,遴选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唯分数取人,也就是说我们进入到考察、政审环节,用人单位将对入围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除了工作实绩、综合文字能力,还有领导与同事的评价等等。这里呢,我们看一下中央省市的遴选公告,就更清晰了。
2022年度中央遴选公告中明确规定,“各部门根据考察情况和职位要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人岗相适原则,集体讨论、择优确定拟任职人员,不唯分取人。
2022年某省直遴选公告中明确规定:“入闱考察人员排名不分先后。遴选单位可对考察情况进行量化。遴选单位综合考察情况,结合职位需求,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集体讨论、择优提出拟遴选人选并告知遴选考生。考察对象的考试总成绩不作为确定遴选人选的唯一依据。”
2022年某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告中规定,“选调、遴选部门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和考察情况,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结合职位需求,以及考生经历等情况,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拟选调、遴选人员。”
我们可以看到,人岗相适的原则、集体讨论、择优提出人选,以及不唯分取人,是各级遴选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进入到最终的考察环节,分数已经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也有一些组织部门,内部解释中也会指出,如果录取第一名时需要 "充分的理由”。这里的充分理由,并不是说组织部门就可以过渡干涉。反而是在我们实操中,用人单位是有决定权的,组织部门一般也会尊重用人单位的意见,所以如果确实经过用人单位党委(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并提出合理理由报组织部门后,组织部门一般不会过多介入。
综上,如果我们已经接到了用人单位通知,这就说明用人单位已经集体研究,并且经当地组织部门同意。这个时候,无论我们选择去纪委投诉,还是去上级部门复议,在决定之前,我们要清楚,我们也是本系统的人,当面对组织意志的时候,如果强行对抗是会有不太好影响的。此外,“人岗相适”“择优录用” 本就不是什么量化的指标,无从查证;即使真的闹大了,相关部门介入发现了“利益输送"等影响录用的问题(概率极低)改变了结果,到了新单位后你又要如何立足。
所以笔者建设大家失利后清醒认知。我们可以以诚恳的态度向用人单位询问,了解自己不被录取的原因,这样也会为自己再次的临门一脚做好铺垫。
考察该不该提前准备?
我想说,考察不是无事可备,而是需要事事具备。
在考察的环节中,我们都知道会有一个必经阶段,就是谈话,跟你的领导、同事、竞争对手进行谈话。这个时候,学历、工作经验、文笔等等可能不再是最主要的,因为你不了解考察时领导同事谈话的结果,不知道你竞争对手的整体综合实力,对方是否有在关键部门跟班学习的经历,又或者有其他人脉资源。但我们要清楚知道,考察的量化指标本身就是不可量化的。因此,失利的情况既有偶然因素,也可能是必然结果,我们需要在失败中认清遴选现实和自身不足,而后对症下药:
1、心态需平稳,沟通需积极。我们不是圣人,可能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调整自己、积极面对。在了解到未被录取的原因后,我们还是要说服自己认可用人单位的决定,感谢给予考察的机会,并在之后更加认真提升自我。总之,要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印象,而不是质疑与抱怨。
2、心态需向上,工作需继续。没有喜欢“祥林嫂”似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倾述,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但事后再聊起过往,我们大可用“可能是自己还不够优秀”“没有把握考上的时机”等进行自嘲,心怀正能量。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主动向领导汇报考试的结果,向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表示感谢,最好不要以抱怨、懊悔情绪反复输出,毕竟没有人有义务为我们的失败或者失利买单。在调整好自己后,迅速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继续保持认真、努力、踏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精进业务提升本领。
3、心态需摆正,备考需强化。2021年,中组部修订了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本省、本市的遴选条例,这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各级遴选考试已经常态化,过去既已错过,我们就要重整旗鼓再出发。遴选考试的动力,诸如回家发展、解决异地、上升空间等,不会因为我们一次两次的失败就消失,因此,我们还是要放下后认真开启下一次的备考旅程。如果,我们自身心态仍然难以调整,笔者建议报班进行学习,与老师和同学一同前进。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
4、心态需理性,选岗需科学。新一轮的备考,我们要做好岗位的条件的筛选,遴选岗位选择优先考虑岗位匹配度因素,并要结合单位特点、工作经历、综合能力等进行综合权衡。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前了解岗位设置的各方面条件,对于一些指向性明显的,尽量规避,同时,尽可能的侧面了解有无用人单位借调人员报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规避许多遴选“坑”。
心怀希望,才能无畏向前。当前,中央、省直、市直遴选已经更加规范,公开遴选已经是现行体制下最为公平的方式之一了,与主动调动需要的人情、机遇等相比,遴选的平台给予了基层公务员一个晋升的渠道。在我们身边,有太多家庭一般、学历一般、背景一般的基层公务员通过遴选进入了省直部门、中央部委。
最后笔者想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当你踌躇不前的时候,只需问自己“当下次还有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否有能力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