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至24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就事关山西长远发展和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林武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省政协主席李佳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近些年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为牵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全省经济在由“疲”转“兴”基础上稳中向好、持续向好,为今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山西经济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特别是转型发展已经真正起步,并形成良好态势,发展稳健性增强、实现连年进位,制造业占比稳步提升、工业结构反转迈出坚实步伐,经济效益明显向好、企业负担逐年下降,创新动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但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对山西发展阶段特征、演进趋势、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确保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要把握过程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山西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转型攻关期。阶段不能逾越,但台阶可以跨越,要增强市场观念,按市场规律办事,善于把握机遇、勇于战胜挑战,以改革创新为桥梁,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竞争优势。要把握重点论。山西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基本问题是“一煤独大”的结构性、“一股独大”的体制性、创新能力不足的素质性问题,基本矛盾是发展的不充分及突出的不平衡。要把依靠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重点发力,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上重点攻坚,在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上重点突破。要把握系统论。一体坚持、一体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系统思维和统筹能力,坚决克服“路径依赖”和单打一的思想倾向。要全面把握中央宏观政策取向,切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任务。要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各领域各环节改革举措有机衔接、有效贯通、同向发力。要把握主体论。激发人民群众、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潜力,着力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劲旅、旗舰企业、领军企业家。要把握标准论。要把符合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不符合正确政绩观、符合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抓经济工作的基本标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格局,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会议指出,要在“两转”基础上拓新局、在新的起点上谋新篇,必须放长眼光、找准坐标,踏上时代节拍、紧跟国家步伐,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会议明确提出“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强调必须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强调,实现“第二个同步”的15年,是山西发展最为关键的窗口期,也是转型综改至关重要的攻坚期。要巩固和拓展近些年来形成的转型发展基本思路、体制政策和良好态势,用“三个五年”的时间分步走,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到2025年转型要出雏型,到2030年基本实现转型,到2035年转型全面实现之日,就是山西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
会议对转型出雏型进行了勾勒描绘:一是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山西鲜明特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二是7-8个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具有山西特色的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在若干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品牌。四是支撑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更多改革挺进全国第一方阵。五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六是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山西营商环境主要指标升至全国前列。七是山西全方位对外开放局面基本形成,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八是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大都市大县城建设和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九是更加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十是山西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基本形成,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的排位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