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月18日上午,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市人民会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动员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务实重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好新时代“三农”赶考之路,续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中走在前、当先锋。
二、深度解读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2月14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动员全省上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要聚焦主要任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推进五大振兴的基础上,扭住重大问题、关键环节、重点工作,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1.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适度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管制耕地用途,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步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创新种业发展,确保全省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和正向激励机制,加快多层次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保障水平。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松懈厌战思想,以抓好国家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认真查漏补缺,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抓好扶贫产业发展,坚持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田园增收、乡村旅游、电商流通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脱贫户、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大力推进技能增收,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重要抓手,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覆盖面,打造知名劳务品牌、“豫农技工”品牌。
3.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以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为重点建设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深化“三链同构”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要着力在做强酒业、奶业、中医药业上求突破,培育酒业重点龙头企业、打响豫酒品牌,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培育本土乳品龙头企业,深入研究中医药作用机理,加快推进中医药生产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化。
4.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加快受损住房重建,全面修复水毁工程,分类修复水毁农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推动各类灾后重建项目今年大头落地,为确保受灾地区三年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加强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制定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建立紧急避险专项预案,坚持一流域一案、一水库一案、一市一案、一县(市、区)一案、一乡镇(街道)一案、一村(社区)一案,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强化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确保发生灾害时能够有力有效应对。
5.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农村基本制度不动摇,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土地产出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农民股份权能的实现形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农业科技力量资源,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研机构评价体系,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技推广体系。扎实推进“五水综改”,加强水源保护和科学利用,推行水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谋划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强水工省队,做大水务产业,变水瓶颈为水保障水支撑。
6.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县城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龙头,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留住“老家河南”乡愁。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坚持因地制宜,建好“路”“水”“电”“气”“数”等基础设施,先立后破解决好农村厕所改造问题。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加快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清洁化,深入开展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坚持产业就业带动、公共服务引领,推进就近就地城镇化。
7.着力强化基层治理。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进一步推进放权赋能,充实基层力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分领域分行业制定硬指标、硬任务,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扎实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排查整治农村交通、燃气、消防等方面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深入推进基层减负,从体制机制上深入研究,真正把基层干部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健康向上的新风正气。
★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
聚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走好“六条路径”,强力推进“五个振兴”,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鹤壁模式”。一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启动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做好浚县30万亩、淇县5万亩种子示范田的规划提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市农科院新试验基地置换,培育壮大本地优秀农作物和畜禽种业龙头企业,推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二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优化农产品布局结构,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和订单式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蔬菜分别稳定在30万亩、20万亩、16万亩以上。持续稳定生猪生产,打造一批畜产品保供主渠道企业和区域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3个省级和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新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扎实推进浚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县建设,市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达到150家。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和小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总投资12.7亿元、涉及130个村的乡村振兴项目,抓好“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建设,打造19条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打造一批全国示范性乡村旅游特色村。一体推进乡村设施改造和服务提升,提高“四好农村路”创建水平,提升群众出行体验。四是加快建设数字乡村。聚焦农业生产、农村治理、农民服务等方面,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数字经济产业化等工程,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升级示范,谋划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农业智能装备为主的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产业,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应用点50个、示范引领型村级数字服务中心6个、标准型村级数字服务中心178个。制定数字乡村建设关键标准,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五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深化“万企兴万村”活动,扎实推进108个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帮扶政策优化调整、“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鹤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要继续坚持“11566”工作整体布局,扭住重大问题、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抓好农房修缮重建、水毁设施修复、农业生产恢复、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补齐“三农”工作的短板弱项。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稳面积提产量,优结构保供给,强优势塑品牌,保增收促长效,抓牢“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紧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环节,抓牢产业带动和稳岗就业两个关键,抓实财政补助和项目带动两个举措,守住“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品牌农业,强化农业装备支撑,完善科技推广体系,筑牢“三农”工作的坚实底盘。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发展县域经济,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把准“三农”工作的前进方向。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扭住“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五水综改”,激发“三农”工作的动力活力。要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以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以组织力提升行动为抓手建强战斗堡垒,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培育文明乡风,以“三零”创建为抓手维护和谐稳定,夯实“三农”工作的基层基础。要加强党的领导,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党管“三农”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建强人才队伍,提升能力作风,加强督查考核,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鹤壁“11566”“三农”工作整体布局
“1”即锚定“一个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鹤壁模式”。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整市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步建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中走在前列。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细化路线图、时间表,挂图作战、照表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目标实现。
“1”即坚持“一个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注重科技赋能,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充分发挥县域连城带乡的作用,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指引推动县域经济强起来;要坚持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抓紧抓实农业生态突出问题治理和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让农村群众走好“生态路”、吃上“生态饭”;要坚持开放发展,更加注重内外联动,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要坚持共享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5”即推进“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源头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文化振兴是重要基石,生态振兴是内在要求,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五大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要聚焦“五大振兴”,通盘谋划、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6”即走好“六条路径”: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三链同构”、“三生协调”、“三治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鹤壁路径。近年来鹤壁市沿着这“六条路径”开拓进取、大胆创新,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夯基垒台的工作,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的经验做法,打造出了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鹤壁模式”。我们要保持定力、接续奋斗,推动“六条路径”走深走实,持续厚植新优势、实现新突破。
“6”即在六个方面走在前、作示范:一是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全新要求,强化工作、政策、队伍、机制衔接;二是紧紧扭住提升农业质量效益这一中心任务,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科技强农、产业强农、品牌强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三是持续厚植数字乡村建设这一特色优势,实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数字化、农民生活数字化、乡村数字经济产业化等四项工程;四是牢牢把握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一有效抓手,突出规划引领,加快补齐短板,改善人居环境,留住乡愁文韵;五是要着力筑牢乡村治理有效这一重要根基,建设文明乡村、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六是坚决走好城乡融合发展这一必由之路,持续深化改革,突出核心关键,用好载体抓手。
三、实战应用
例题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鹤壁市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就推进产业振兴提出建议。要求: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字数不限。
【参考作答】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强化产业支撑,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一流乡村产业生态,提升优势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厚植发展新优势。
(一)延伸整合产业链。以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十大重点农业全产业链,可探索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重点解决制约产业链发展的难题,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形成一批“链主”企业,建设一批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村产业融合先导区,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好的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产业集群。
(二)塑造提升价值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向优势产区和关键节点集聚,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强化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快品牌培育和推广,加快形成一批百亿级、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
(三)优化融合供应链。支持企业面向市场开发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建立融合现代仓储、物流、配送、质量保障等环节完善的市场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