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2年7月15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市长联席会议暨专项推进组现场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部署的重要战略任务。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各地区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深化实化推进机制,落实落细工作任务,重点项目和合作事项已全面推开,并取得一定成效,发展势头不断增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二、深度解读
★什么是都市圈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国家推进都市圈建设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充分考虑不同都市圈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差异性,科学确定都市圈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因地制宜推动都市圈建设。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强化制度、政策和模式创新为引领,坚决破除制约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科学构建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发展。
三是坚持功能互补、共建共享。统筹都市圈整体利益和各城市比较优势,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深化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引领、空间开发管制、公共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使都市圈建设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五是坚持统筹谋划、地方负责。统筹全国都市圈建设的总体方向、战略布局和制度安排,强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推进都市圈建设,避免一哄而上;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建设都市圈需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市圈首先是经济圈,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做好空间管控,最重要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努力消除阻碍要素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各种不合理障碍。
二是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市圈建设的首要职责在中心城市,以及其所在省级政府。推进都市圈建设的责任主体在地方,各地方应结合自身特点,坚持问题导向,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推动都市圈建设。
三是处理好普遍要求和因地制宜的关系。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每个都市圈发育程度不同,城镇密度、人口密度,以及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一体化程度都截然不同。各地要充分考虑现实基础,科学确定不同都市圈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防止一哄而起。
★国家推进都市圈建设目标
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梯次形成若干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基本情况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共7市1区。都市圈面积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47.1%;人口2122.3万人,占全省50.2%。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占全省的4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1.8亿元,占全省的59.3%。
★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是推动东北振兴的必然要求。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发改地区[2022] 629 号)要求,推进沈阳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第二,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即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并对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进行了部署。
第三,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沈阳要立足辽中南城市群,充分发挥沈阳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优化市域空间布局,进行战略空间留白留璞增绿,更好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构建区域一体化空间发展格局,培育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打造东北振兴发展的增长极。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规划先行先出成果。共同编制完成《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目前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启动《沈抚同城化发展规划》编制,全面推进设施、产业、服务等同城化;开展空间布局、产业协同、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对接,编制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从经济质效、产业发展、设施联通、生态共保、民生服务、区域协调6个维度,构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正在编制指数研究报告。
二是交通共联迈上新台阶。都市圈交通、信息网络等重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网络基本形成。打造便捷都市圈,加快四环快速路智能化等18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正在着力打通沈抚二号线、通江口特大桥项目等市界“断头路”和“瓶颈路”;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施沈白高铁、沈丹铁路外迁、沈金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伯官站综合枢纽等一批交通换乘枢纽,推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打造智慧都市圈,依托沈阳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星火·链网”超级节点等载体,共建协同服务的城市大脑集群。
三是产业共链正在形成。都市圈区域内初步形成产业互补融合新格局。完善产业链条,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航空等重点产业链,加强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市场共拓,推进宝马新工厂、中关村科技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共建产业园区,沈阳与本溪、铁岭、阜新分别合作建设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航空产业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强化产业协同,鞍山打造中德汽车零部件产业鞍山分园,本溪、辽阳规划沈阳临空经济区配套服务产业园,抚顺提质建设顺城经济开发区。
四是平台共享积极探索。都市圈在平台共建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共享创新平台,协同建设浑南科技城,推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条件等资源共享。5月31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联三帮@链上沈阳”平台暨都市圈科技条件平台启动;共享开放平台,发挥自贸区、跨境电商试验区、综保区、中德园开放创新功能,协同创建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和临空经济区。共享市场平台,推动都市圈协同信用立法,100项高频事项跨域通办。
五是生态共治惠及各方。都市圈建立了以沈阳为核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已初步建立。共筑生态安全屏障,探索建立浑河等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有序推进柳河流域综合治理国家试点、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北沙河治理等工程;实施能源转型行动,推进沈铁长距离输热、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二步、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项目建设。继去年阜新获批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今年沈阳也成功入围,争取中央资金21亿元。
六是文旅共建亮点多。联合推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雷锋纪念馆等98条特色旅游线路。都市圈广电视听联盟成立,都市圈第二届徒步大会成功举办;建立都市圈干部常态化交流机制;提质提效公共服务,构建都市圈疫情综合防控机制,盛京医院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辽宁省党代会报告相关要求
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项目化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分工协作、公共服务一体高效、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