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内蒙古·第40期】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第40期】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8-30| 来源:北辰遴选・茂林老师

【热点导学】

本热点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引导学员准确把握新时期下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完整理解“退”与“进”、“量”与“质”、“速”与“效”的辩证法,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创新这个“根”和“魂”,体会党中央在持续推进经济企稳复苏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制度优势和特点,通过加快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党中央为内蒙古开具的高质量发展良方,本热点通过对内蒙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解读,结合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引导学员学习理解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于内蒙古而言的重要意义,以此加深对本热点理解。


一、背景链接

7月12至13日,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强调,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抓住用好各种现实利好因素,紧抓快干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要正视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解决好抓经济、谋发展的意识、观念、本领、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工作不能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善于从政策中找路径找办法、找资金找项目,千方百计把经济工作抓深入、搞上去。


二、深度解读

(一)中央和国家层面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

1.坚持高效统筹——“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2022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2)2022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2022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4)2022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同时指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5)2022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信心,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6)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四川时强调,要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克服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做好就业、社会保障、贫困群众帮扶等方面的工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保持人心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牢牢把握主动——“最重要的是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7)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8)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考察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9)2022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3.夯实大国之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10)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专题调研南水北调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11)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青藏高原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时指出,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12)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中强调,要“推动港口发展同洋浦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得益彰、互促共进,更好服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一带一路’”。

(13)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四)重塑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14)2021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15)2022年5月18日,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视频致辞,重申“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表示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16)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格外重视自主创新,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抬头,但我们要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我国发展既要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又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理论原点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而经济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都与绿色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离开绿色发展,经济发展便丧失了活水源头而失去了活力;离开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也就失去了根基和依托。绿色发展是我国从速度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内涵定位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长期趋势、遵循经济规律,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二,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应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第三,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直接表现。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遵循这一根本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矛盾关系

第一,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度、效。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依据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做到相互促进、协同发力。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工作主线、基本路径、制度保障和具体着力点,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当前,我们既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又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统筹做好跨越关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正确把握实现长远目标和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发扬钉钉子精神,把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第三,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表现为三大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其根源就在于生产要素配置扭曲,必须靠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推动形成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第四,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息息相关。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决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第五,正确把握维护公平与讲求效率的关系。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多亿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将做好做大的糕平合理地分好,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有机统一起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积极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而且有利于提升全社会购买力,创造更大规模市场,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取得成效

一是稳增长政策落实见效,经济运行顶住压力逐步恢复。3月份以来,针对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多发频发、有的突发因素超预期等变化,各地区各部门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靠前发力、适当加力,实施了一系列稳住经济的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从5月份情况看,经济运行边际改善,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由降转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1.0、4.4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加快9.5个百分点;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逐步恢复。从前5个月情况看,尽管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但多项指标保持增长,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6万亿元,增长6.2%;货物进出口总额16.0万亿元,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达17.2万亿元。

二是创新驱动深入实施,新动能成长壮大。强化创新驱动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稳步推进,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疫情影响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明显提速,在助推经济恢复的同时,也为发展注入新动力。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太阳能电池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1%、29.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升至24.9%。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持续,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坚持调结构转方式,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基础地位日益巩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国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质量好于常年,早稻和秋粮长势良好。1—5月份,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5%、11.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2.7%。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较好发挥,内需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6.3%。1—5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5%、12.9%。

四是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节能减排持续推进,煤电、钢铁、石化等重点领域绿色化、清洁化转型加快。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截至4月底,已有26家钢铁企业完成了全工序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1.5亿吨左右。绿色消费持续升温,绿色出行渐成常态,绿色生活深入人心。1—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00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蓝天红利。1—5月份,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1%,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五是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外贸外资增势较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外贸外资好于预期,发展内外联动性进一步增强。对外贸易稳中提质。1—5月份,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11.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2%;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49%,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延续良好增势。1—5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3%,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2.7%。多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我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中老铁路运行良好,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进。

六是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保民生保安全促稳定,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援企稳岗和兜底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加强,14亿多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居民就业保障加强,采取阶段性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等措施减轻疫情对就业造成的冲击,促进了就业形势逐步好转。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1—5月份,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全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消费价格涨势温和,民生相关食品价格稳中有降。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涨幅明显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基本消费品销售稳定增长。1—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0%、9.8%。

★对策措施

一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工作,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政策落实落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落实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协同配合,推动政策效果尽早显现。

三是积极稳投资促消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使用进度,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落地,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帮企纾困力度,切实稳住市场主体。统筹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社保费缓缴等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上下游衔接等方面服务。

五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促进经济循环畅通。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强化地区、行业、企业间协同联动,进一步打通交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加强大宗商品和重要产品储运保障。

六是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突出就业优先,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不误农时巩固夏播夏种成果,加强秋粮田间管理。保障煤炭电力稳定供应,抓好猪肉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切实稳定物价。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是大力推改革扩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密切跟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动向,着力稳定外贸外资发展环境。

(二)内蒙古自治区层面部署

★理论原点

2022年7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统筹资源开发与保护,优化产业布局,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十四五”规划部署

1.“一个主题”。《纲要》旗帜鲜明地树立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紧把握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等五条原则,全篇都围绕“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来展开,把科技创新作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

2.“五大定位”。《纲要》全篇牢牢立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两个屏障”,聚焦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两个基地”,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3.把“两个屏障”建设挺在最前头。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鲜明导向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统筹安全和发展,始终把服务国家安全大局摆在首位,把维护国家政治、边疆、生态、粮食、能源、产业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决把“两个屏障”的建设要求,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人民生活等全领域加以贯彻落实,推进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的全方位转变。

4.把“两个基地”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立足点。从空间布局方面,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纲要》分地区、分盟市、分类型细化发展方向和重点。从产业发展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突出优化升级,有序有效开发能源资源,改造提升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占比,保护性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实现能源经济转型取得重大突破。聚焦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优质高效转型,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从发展支撑方面,坚持把重大工程项目、重大行动计划、重大政策作为“两个基地”建设落地的重要支撑。提出煤炭生态融合示范、智慧产业示范、清洁高效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国家绿色肉奶安全保障基地建设、现代种业提升等重大工程,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差别化电价、建立高效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重大政策,科技兴蒙、高新区提质进位和促优培育、奶业振兴、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绿色矿山建设、碳排放达峰等重大行动计划。特别是在重大工程谋划筛选上,坚决抑制上高耗能项目的冲动,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下定决心改变发展传统高耗能产业的老路子。

5.把“一个桥头堡”建设作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从开放载体方面,明确重点口岸功能定位,优化口岸资源整合配置,集中建设满洲里、二连浩特和呼和浩特等陆港空港口岸主阵地,改变口岸同质化竞争、孤立式运行状况。从泛口岸经济方面,着力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谋划推进重要枢纽节点城市、货物集疏中心和资源转化园区建设,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格局,解决“酒肉穿肠过”问题。从服务融入国内大循环方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大力改造升级商贸流通设施,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交流合作,加强同东北三省、沿黄省份互惠合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锡赤朝锦陆海通道建设。在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中增创发展新优势。

6.“两个阶段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内蒙古将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设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大类20项,其中预期性12项,包括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年均增长5%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6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3个、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人均预期寿命累计增加0.5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约束性8项,包括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5%、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2亿吨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1.发展目标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左右,贯彻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考虑了动力支撑、压力承受限度,与其他预期目标相协调,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有利于保就业、防风险、稳预期,有利于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有利于调动各方面抓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制约因素

从全国看,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从我区看,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破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势头持续向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布局矛盾、结构问题、体制障碍依然突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短板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项目储备与高质量发展的衔接性不强,项目结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匹配度不高,项目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够。地方可用财力总体不足,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尤其是基层政府化解债务、助企纾困和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较大困难。各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累积叠加,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存量较大,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尤其是突发疫情风险始终存在,一丝放松、一点疏漏,就可能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就需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3.工作要求

一是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用好统筹方法,做周全准备,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二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三是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出有利于稳经济、过关口的政策措施,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稳定社会基本面,扎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确保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四是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把化险防变作为一切工作的前置条件,压实各方面化险和维稳责任,做实各领域风险预警监测和防范处置措施,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五是必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区上下共抓发展、共克时艰,推动财力下沉、政策下倾,调动更多资源力量帮助基层解难题、渡难关,鼓足方方面面的干劲推进改革、促进发展。

4.重点工作

(1)着力扩投资促消费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一场保稳促进的硬仗。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用足用好国家适当增加预算内投资、大力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等政策,盯住规划重大项目和年度重点项目,采取超常举措强化要素保障、做好前期工作,全力完成5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加快调整升级项目库,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谋划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工业技改、先进制造、新兴产业和创新成果转化投资大幅增长。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常态化走出去、精准化引进来,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引进区外投资大幅增长。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住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抓紧构建联通全国、贯通全区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包银、集大原高铁建设和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争取鄂榆延高铁等项目早日落地开工。推动S43机场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5000公里以上,加强大兴安岭林区公路和通信网络、牧区通讯基站建设。重点抓好呼和浩特新机场等工程,建成3个通用机场,完善通用航空网络,推进全区航线干支通、全网联。抓紧实施黄河内蒙古段防洪三期、引绰济辽二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积极谋划引调水骨干工程和农田水利项目。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强化老旧管网特别是燃气管道改造,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安全性宜居性。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准备推进机制,加强对盟市、旗县债券项目的指导协调,做到开工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是持续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让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群众手里的钱多了,才能增加消费,才能改善消费结构,才能提升消费质量。延续和完善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相关服务业的支持政策,制定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措施,分行业完善疫情防控与服务运营操作规程,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推动假日消费、街区市场、门店商铺、夜间经济等全面活跃起来。立足全国市场扩大旅游消费、绿色农畜产品消费,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加强新型商圈、县城综合商业体、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击侵权假冒,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四是精准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聚焦基层政府债务负担重、化解难问题,在压实地方责任、年度任务的同时,自治区政府采取清零一批、置换一批、贴息一批、划转一批举措,全力帮助基层化解债务。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坚决制止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偷逃税款、财务造假等行为。健全地方金融治理体系,构建金融协同监管机制,强化企业自救主体责任,稳妥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信用类债券违约风险。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调控,稳妥处置房地产企业履约风险。

(2)着力稳产业强链条育动能,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围绕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紧扣“两个基地”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集中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首批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一是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更加注重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质量强区迈进。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集中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化水平提升、优势特色品种培育三大工程。深入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建设一流种源、饲草、奶源基地,建好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实现“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发展打好基础。加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做优做强奶业、玉米两个千亿级产业和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等百亿级产业,做大做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蒙”字标认证为牵引做响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坚守耕地红线,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完成500万亩大豆扩种任务,抓好4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35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任务,加强盐碱地改造利用,把更多农田变为良田。充实“菜篮子”,加强重点城市蔬菜基地建设,逐步提高生产供应自给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聚焦“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加快蒙东、蒙西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设施建设,加快沙漠、戈壁地带大规模新能源开发规划布局,加快源网荷储、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壮大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建设安全、灵活、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2000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40%以上。积极筹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集中建设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氢能装备、储能设备产业基地。协同联动深化能源改革,建立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健全新能源项目管理办法,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大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强化煤炭应急产能储备,加强特高压外送通道和配套电源工程建设,持续优化蒙西电网东部末端网架和电源点支撑布局,促进电力充足供应,做好煤炭电力保供工作。延伸稀土产业链条,主攻高端材料和终端产品,提高精深加工度和综合利用率。

三是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定促进制造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发挥军工优势,打造包头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在能源、化工等领域建设10个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巩固工业园区整合成果,完成区域评估,实现智慧园区全覆盖。加快过剩低效产能退出,有序推进节能节水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园区自备电厂、高耗能企业绿电替代,发展绿色制造,打造一批低碳园区、零碳园区。

四是大力推进数字内蒙古建设。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呼和浩特、包头“千兆城市”和煤炭、稀土、化工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新建5G基站1万个。推进产业数字化,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加快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提高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建设5G+智慧矿山,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等5G场景示范,建设一批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推进数字产业化,以呼包鄂乌、赤峰为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数字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数字产业。

五是大力推进服务业提质提效。培育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商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抓好包钢、伊利、北重等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全面推进物流业现代化,加快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二连浩特、满洲里国家物流枢纽和巴彦淖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健全农村牧区寄递物流体系,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推进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降低融资成本。全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重点景区品质提升行动和文化旅游数字化工程,组建自治区文旅投资集团,支持黄河“几”字弯、阿尔山、额济纳等优势区块率先发展,打造一批资源深度整合、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样板,带动全区旅游从东到西都火起来、一年四季都热起来。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1.加快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

(1)推进煤炭清洁替代和高效利用。实施新能源绿色替代行动,高水平建设蒙西、蒙东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推进铝后开发和利用。

(2)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稳妥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促进煤炭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

(3)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积极推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应用。鼓励“新能源+储能”、“风光火储一体化”等模式发展。

(4)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布局、产能、合作方式统筹,加快改变新能源开发方式。积极发展关键材料、装备及零部件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3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3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3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3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3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