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试真题
第一题
材料:近年来,M省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M省A区政府瞄准该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战略纬度,抓住国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契机,依托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丰厚底蕴,引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的概念,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出台三个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标准,推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和群众需求征集与评价反馈机制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下城模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2012年的全省第68名到2013年的全省第18名、到2014年的全省第9名,直至上升到2015年的全省第4名,连续三年实现“三级跳”。
2013年底,A区启动“社区文化动态评估体系”建设,并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包含指标体系、计算公式、数据平台、制度设计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这一做法,不仅彻底摸清了全区文化家底,而且有效整合了全区文化资源,促进了全区74个社区文化建设比学赶超良好氛围的逐步形成。
A区设计了“文化管理、文化投入、文化设施、文化队伍、文化服务、服务质量和创新创优”7个类别30项指标,涵盖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指标设定的过程中,加大了软性的文化服务比重,弱化了硬件等无限扩展,通过团队培育、志愿者和社会投入等社会化指标扩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外延,创新设置了诸如现代文化传播设施、阅读活动等具备前瞻性的指标,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指明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自主研发了《A区社区文化动态数据填报系统》,以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数据填报。通过“社区上传——街道初审——区局复核——发还修正——审核通过”的流程,从源头保证了整个填报系统数据的真实有效。二是汇总分析。实时查询本社区和其他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统计数据,有利于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三是动态排名。实现21个排名类指标的实时绩效排名功能,为领导调整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思路提供最真实的参考依据。在推动社区建设文化动态绩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以《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为课题,积极推动该项目的制度建设。共配套发布了“三个一”:一套社区文化动态评估体系,一个两办发文的《关于建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动态评估体系的实施意见》和一个地方标准《社区文化动态评估规范》,引导社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责任意识,规范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工作流程。
为推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精神的全面落地,A区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度导向”为原则,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群众评价与反馈机制的探索实践,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相继发布了《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规范》和《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查规范》两个地方标准,均为全国首创。《第三方评价规范》有效填补了国内第三方评价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资质、考核机制、评估方式、测评公式、结果运用等方面的空白,是探索第三方评价模式的有益尝试。《需求调查规范》有效解决了调查的随意性,确保了实际操作的准确规范。三个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促使公共文化服务由文化主管部门唱“独角戏”向区、街道、社区、居民“大合唱”转变;由不了解群众需求而盲目配送“吃力不讨好”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菜单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转变;由文化主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体制内自娱自乐、自圆其说向服务绩效由第三方评估说了算转变。文化主管部门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商,群众的好评差评成了评价服务绩效的关键。三大地方标准就像三驾马车,牵引A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在标准化建设之路上大踏步前行。
问题:请总结归纳A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举措(300字以内,25分)
第二题
材料:目前,我国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很快,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城市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1886万户,预计到2017年年末,我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用户数量将达到5000万用户规模。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已成定局。如此大规模数量的共享单车,给城市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带来了便捷交通方式。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春节期间,全国33个城市居民共骑行超过2千万公里,相当于各地减少碳排放达5400吨,显示出极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共享单车在我国各大城市兴起,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为解决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新途径。但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停放混乱、损坏车辆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共享单车的长期健康发展。从2016年底至今,各家共享单车的新闻一直不断,从被资本追捧不断有新玩家入局,到丢损率太高投资人闪电撤资,从老百姓积极欢迎的高人气,到城市管理部门进退两难的管理困境。很显然,这种乱象不仅增加了运营商的管理难度,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来在很多城市都注重发展机动车的现实语境下,自行车的生存环境就十分恶劣,不仅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就连自行车的停放场所也被大大压缩了,现在一下子涌入数以万计的共享单车,不仅令城市管理部门措手不及,就是市民也乱了章法,于是乎上述乱象也就“喷薄而出”,而相关部门在情急之下便祭出罚款、没收等各种强硬的管理手段,试图尽快消除这种乱象。
网民“xx”表示,共享单车面临的法治问题,最核心、最棘手的还不是来自政府部门的管理,也不是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而是使用者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共享单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使用者自身的道德法律素养。网民“xx”提出,更重要的是企业先要在技术上帮助立个规矩,让违规停放车的人根本还不了车,或者要受到一定的罚款处罚。而这在技术上也是做得到的。“共享经济的大众便利性,要以公共空间与路权的合理利用为前提,才能可持续发展。”网民“徐丹”表示,划分或增设公共停车区、加强城市自行车道网络便利性甚至开辟“自行车高速道”等配套硬件、从运营模式上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并推广普及,需要政府、企业与个人的合力。
问题:从政府管理角度,就如何政如何规范和引导共享单车的发展提出可行有效的措施。(500字,25分)
第三题
材料:“差不多先生”是胡适在文章中虚构的一个人物,代表了一种做事不追求更高境界的作风。“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于是,他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写成“千”,把“山西”看成“陕西”,他临终前甚至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简直把“差不多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如今,时过境迁,“差不多先生”却并未绝迹。
现实中,的确也有一些“差不多干部”,他们干工作低标准、低要求、打折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比如,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差不多干部”也学习,但往往只限于“抄抄写写,勾勾划划”,能记住几个新名词、说出几个新要求,对精神实质却一知半解,不甚了了;比如,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差不多干部”也回应办理,但只是“打打电话、问问情况、层层转交”;比如,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差不多干部”也推动,但要么虎头蛇尾,一阵风刮过,就没了下文,要么松松垮垮、敷衍了事,“只求面子上过得去”;比如,对当地的发展,“差不多干部”也在抓,但缺眼界缺心劲缺实招,不求增比进位,只求跟得上趟儿……
“差不多”真的是“差得不多”么?工作中各种“差不多”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对此,企业界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的一个公式或可形象地说明:需要一百道工序完成的产品,如果每一道工序都允许有0.1%的不合格率,那么,所有流程结束后,产品的合格率仅为36.6%!我们的工作和事业,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环节和步骤所组成,如果允许每一个步骤或环节都可以有一个因“差不多”而导致的“损耗值”、“偏差率”,那么这里短一寸、那里短一寸,最终的成效注定就会“差很多”。一个又一个“差不多”加在一起,会让许多工作半途而废。“差不多”危害之重,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问题:以“干事业容不得差不多”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1500字。(50分)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第二部分 参考答案
第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