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20230807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0807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08-07| 来源:北辰遴选

面试热点

预制菜应让消费者“预知”

  现在,不少餐馆在食材环节选择了预制菜。菜品预先做好了,加热一下就可以端上来。所谓预制菜,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预制菜能做到即烹、即热、即食,省去了买、洗、切等繁琐工序,连接了上游“菜园子”和下游“菜盘子”,正逐渐获得市场青睐。有数据显示,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未来5年内,预制菜产业产值有望达万亿元级别的规模,成为餐饮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风口”。

  预制菜受追捧,但其口味、新鲜程度、营养价值等等,与新鲜食材还有一定差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明示餐食的主要原料信息、餐食的数量或重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快制定和实施预制菜行业生产标准,督促餐饮企业履行对消费者的告知责任,标注哪盘是现炒菜,哪盘是预制菜,别让消费者用现炒菜的钱,买了预制菜的单。

  预制菜的赛道很长,市场发展前景可观。它的兴起,有效提升了经济复苏的烟火气。促进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提升营养价值、丰富菜品口味、明晰产品标识、督促餐饮店落实告知责任等。只有让消费者更加清楚明白地放心消费,才有可能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推动预制菜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湖南日报》,原题为《别用“现炒菜”的钱  为“预制菜”买单》)易博文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7日   第 05 版)

 

大运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

  成都大运会精彩不断。赛场内,各国大学生运动员突破自我、展现风采;赛场外,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成都在今天焕发生机,吸引世界各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流连忘返。

 大运会是一个世界各国大学生相互沟通、增进友谊的舞台。成都在高质量高水平办好赛事的同时,在方方面面融入了成都文化、四川文化元素,并准备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来蓉的外国友人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巴蜀文明、天府之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本届大运会开幕式上,古老的蜀锦织机编织蜀锦,为不同肤色的大学生运动员铺就一条梦想之路。在大运村里,一场又一场的特色人文交流活动精彩纷呈。美国大学生在联欢会上学川剧绝活“站独脚”,南非运动员在国风美妆区让化妆师给他描青黛、点花钿,罗马尼亚大学生则表示他非常喜欢宫保鸡丁……成都依托大运会传递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中国特色,让世界各国大学生运动员时时刻刻都在记录、分享,除了比赛训练之外,体验新津绳编、成都皮影、夹江年画等具有成都特色的中国非遗技艺,让他们“忙不过来”。

  文化,是成都这座城市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川剧变脸、冒菜火锅……来成都,每个人都可以领略到多种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到自己所喜欢的文化生活。这座历史悠久的现代化城市,并没有因经济社会发展而摒弃传统。反而,成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兼容并包的心态,让传统与现代在碰撞中齐头并进,让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每个角落。成都市民能够在拥有现代化生活的同时,始终浸润于巴蜀文明之中;海内外游客能够在感受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同时,充分体验感受天府文化的润物细无声。

  对许多外国友人而言,体验中国独具魅力的文化生活,是他们选择来中国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比赛之余,来蓉参赛的外国大学生代表团总会选择去成都街头走一走、看一看,其中有许多大学生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能够亲眼看到可爱的大熊猫、亲身体验各种文化活动、品尝各种地道的四川美食,已然给他们留下了美好印象。

  借着大运会的契机,成都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四川、成都相关的内容,融入城市建设发展之中,也积极通过大运会这个大舞台向全世界进行展示。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带动文化消费,推动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进一步奠定了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坚实基础。

 (作者陈城)《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7日 02版)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之“热”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长安十二时辰智慧游、尼山圣境文化夜游、飞跃清明上河图、夜上黄鹤楼等传统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成功入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沉浸式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沉浸式体验空间中,游客可以通过环境布景、演员表演、情节互动等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做出了有益探索。

 打上传统文化的“标签”是沉浸式体验空间“热”的重要影响因素。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和提取恰当元素进行展现,让游客们在游玩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西安,游客们在长安幻唐沉浸式实景体验空间“学文学武”,练习太极拳、背诵古诗词,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感受《霓裳羽衣曲》《将进酒》的魅力。在山东,尼山圣境里无人机托起承载着美好愿望的无数盏孔明灯飞上高空,游客们读论语、做香囊,在互动参与中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河南清明上河园,游客们在IMAX巨型球形屏幕前360度感受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置身宋代的市井、体验宋代百姓生活。在武汉,夜游黄鹤楼的光影大秀向游客们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在新疆,博物馆里上演的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让游客们穿越时空,欣赏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景。传统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精彩表演和巧妙互动吸引着不同年龄的游客,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和展示平台。

  沉浸式体验空间“热”一方面得益于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全面回暖。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旅游市场稳步复苏,景区、旅行社、娱乐等景气度高升,居民出游意愿提升,达到56.3%,超过2019年同期15.77个百分点,“加速回暖,供需两旺”态势明显。而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夜游的需求也因为天气等原因变得格外强烈。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消夏避暑夜游报告2023》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夜游出行意愿强烈,95%的受访者表示今年有夜游出行的计划。这就为以灯光、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创造了可能性。

  当然,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持续发展仍在探索阶段。面对涌入实景空间的不同年龄层受众来说,一些互动环节略显幼稚,部分相对成熟的游客在不断被NPC(非玩家角色)指挥的过程中失去了互动的兴趣,草草离场。由于游玩目的的差异,在沉浸式体验空间中还常出现“现代人”和“古代人”同游、身着现代服饰的摄影师扎堆为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拍摄等场景,影响了游客的沉浸感。对此,设计者可以尝试通过优化互动环节、分区游览等方法给予游客更高的选择自由度,既保证初次体验者的新鲜感,也保证深度玩家的沉浸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参与感。

  当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赋能下,沉浸式体验空间在全国各地开花,为游客们提供了兼具艺术性和新奇感的文化旅游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沉浸式体验空间设计者需要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宝藏,通过对体验环节的精心打磨和对流程的精细化管理,让沉浸式体验空间既有华美的外衣,又有深邃的灵魂,真正成为能够走进人民群众心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舞台。

  (作者:司 若,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庞胜楠,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7日 02版)

 

发挥文创产业在城市形象构建中的作用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及经济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6.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两年平均增长8.9%。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的不断增长带动我国文化创意设计营收的增长,据统计,2016至2021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由80314亿元增长至119064亿元,规模以上文化创意设计营业收入由9854亿元增长至19565亿元,占比由12.9%提升至16.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城市文化传播更加系统化。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在“景区、校际、社会”三个层面形成有效传播,有重点有层次地集中体现了当地文化特色。以文化名城敦煌为例,通过排演《又见敦煌》《敦煌盛典》《乐动敦煌》《丝路花雨》等一系列剧目,使敦煌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历史典故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同时,“数字敦煌”项目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打破时空限制的双赢,敦煌研究院、博物馆“经卷、藻井”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也满足了游客的收藏陈列需求。多位一体的设计思路,使城市文化传播更加系统化,更有利于塑造多元化、富生机、敢创新的城市文化形象。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及产业结构优化。很多文化演出,使得当地高校学生有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及就业机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景区地方文旅人员结构优化及转型创收。如全国文明城市鄂尔多斯市以当地烟火秀为亮点,以“北方烟花之城”为宣传方向,吸引大量游客,提高了人才利用率,带动餐饮、娱乐、酒店等行业发展,补齐当地产业短板,成为西部老工业城市向文化旅游型城市转型的典型案例。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城市性格养成及人才培养有显著作用。借助自媒体传播,山东淄博文旅火速出圈,为全国文旅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随之而来的各城市之间的良性竞争也不断刺激城市文化创新发展,加快城市文化名片更新迭代速度。以山东淄博为例,真诚、淳朴、实在等词成为一众游客对它的印象,进而很好地将当地民风与地域特点作为亮点广泛宣传,使城市性格在短期内大量吸引公众的目光。江西景德镇当地的大学积极开办陶瓷专业,为当地陶瓷行业培养大量人才,推动产业繁荣,同时增强相关企业、学校的文化责任感,让当地民众更具文化自信。

  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也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疫情后文旅行业发展良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正是各地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黄金时期,当紧抓时代机遇、乘势而上,坚持“高、精、特、新”方向,文化产业必然得到大发展,实现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

  (作者乜莎,系兰州城市学院讲师)《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7日 02版)

 

议论文

以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鲜明昭示了科技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联,科学阐明了科技现代化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远见。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坚定创新自信,以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祝融”探火、“嫦娥”奔月、“羲和”逐日……一张张荣光闪耀的新名片,见证着科技创新的中国高度、中国深度,在不断转化为发展动力的同时,也极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所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当务之急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就在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创新驱动的巨大作用,充分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不断优化科研组织架构,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潜能,构建更加符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现代化科技管理方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国始终坚持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加强各类创新主体统筹协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新时代科技发展新格局。在坚持党和国家对重大创新科技领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产学研紧密结合,把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当前,“互联网+”趋势也带来发展新契机,通过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奖励制度,增强企业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科技成果转让与转化。

  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弯道超车”。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主动布局、超前布局,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正紧抓历史机遇,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至关重要,有利于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科技强国,离不开一个个科技尖兵、科技方阵。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前赴后继的奋斗。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构建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环境。

  (作者:刘昱辉,系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7日 02版)

 

 

理论知识

准确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位列第一。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坚持好运用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地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1.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逻辑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坚守人民性的价值立场,科学阐明人民性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本质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民与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本质统一性,列宁指出,“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人民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起着主体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发挥着先锋队与核心领导作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现与维护人民利益为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高扬人民价值,深刻阐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科学指明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凝聚为强大的历史合力,发挥着历史创造的根本作用。马克思主义秉持人民性的价值旨归,孜求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统一。人民以自我解放的方式,达成“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促成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与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的内在统一,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内在统一。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既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光辉奋斗史,亦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探索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提出并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衡量标准。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根基在人民,我们党始终牢记与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尽力而为的责任担当,以量力而行的精准施策,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血脉在人民,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凝聚了无穷的人民智慧,为不断取得事业成功注入了不竭的人民力量。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作为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汇聚起了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观点,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立足“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鲜明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坚持人民至上立足“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的观点,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归宿。人民群众既是我们伟大事业的主力军,也是我们伟大事业的价值评判主体。党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根本统一,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笃定持守“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人民情怀。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人民至上立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的观点,强调“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理应获取他们应当获取的全部利益,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人民应当获取的利益交给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方法,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3.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好运用好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好运用好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断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创新推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

  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为人民造福、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为发展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站稳人民立场,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把握人民愿望,始终关注民心与民意、民情与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新时代新征程上把握人民愿望要顺应民心,始终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尊重民意,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关注民情,坚持接地气、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强党员干部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了解民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致力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尊重人民创造,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新时代新征程上尊重人民创造要坚持紧紧依靠人民,主动向人民学习,充分凝聚人民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决定性力量。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始终坚持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动性,在科学掌握历史规律中增强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在把握历史主动中迸发人民的历史创造力量,坚定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凝聚“发展依靠人民”的主体合力。

  集中人民智慧,充分尊重与激发人民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新时代新征程上尊重与激发人民首创精神要自觉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立足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不断汲取“源头活水”的人民智慧。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进程中,不断焕发出人民群众所蕴藏的无尽智慧和力量。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深走实,增强党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涵养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作者:万光侠,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7日 06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90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90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90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90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8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90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