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体制内非常讲究说话做事的艺术,良好的沟通技巧、说话方式让人如沐春风,可以化解很多难题,同样不合时宜的话,就容易刺伤大家的心灵,导致出现隔膜,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就我的所看所想,体制内说话做事的技巧是随着沟通对象的不同而不同的,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懂拒绝的艺术。身为乡镇挂职干部的小李,接到原单位直属领导的电话,说是让其晚上回去加班,今天、明天、后天都行,意思就是要等着小李回去干这个活。小李以乡镇上分配了很多工作没时间为缘由拒绝了加班,直属领导直接告到了局长那里,最后局长给小李打电话让她回去加班干活。为此小李特别委屈,一方面组织上明确说了要和原单位脱钩挂职,但原单位直属领导经常打电话让其回去干活,另一方面乡镇上给安排了好多工作,又请不了假,从乡镇下了班再回局里加班,不管是精力和体力肯定是吃不消的。她也知道自己不属于乡镇,但是两头为难,最后还是选择了拒绝,就导致了上面的结局。
在我看来,直率的性格很好,但在工作中,直接拒绝领导是非常不明智的。首先,你要尊重领导,听清楚领导的意图,然后充分汇报你目前遇到的难处,请求领导给予帮助,能否协调乡镇领导,给予批假。其次,如果实在走不开,跟领导说清楚实际情况后,再表明周末回去加班是否来得及。总之,工作的关键是沟通,沟通做好了,一切就会顺理成章的向下发展,切忌意气用事,情绪主导头脑。
2、不懂合作的艺术。小陈和科长一同去村里处理信访事件。半途,科长说先去乡镇,跟乡镇干部一块去村里调查。小陈则说必须先去村里,村里先给我们打的电话,态度强硬且认为自己是业务骨干,懂得比较多,没必要跟乡镇干部一块,于是跟科长争吵起来。最后科长说,我们对村里情况和上访群众不太了解,为避免发生意外,引发更大的事态,必须跟乡镇一起,且乡镇也早已介入此事件,比我们更了解,如果你执意要去村里,我们兵分两路,你先去村里吧。最后,在尴尬的情况下,大家还是一起先去了镇政府。
我认为,合作的基础首先要相互信任,互相补台不拆台。我们资历浅,经验少,平时工作中要多听多看多学习,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想当然。小陈纵然是对业务研究的比较透彻,但科长毕竟经历的事情多,考虑的比较全面,在听完科长的意见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法,但不能刚愎自用,只有相互补台,相互扶持,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3、不懂聊天的艺术。段姐是个乐呵大姐,平时喜欢聊天拉呱,逢人啦两句,但就因为她这习惯,却成了她不太受大家待见的毛病。小孙请了半天假,段姐抓住她就在走廊大声问人家为什么请假,请假是啥事,一通打听,气的小孙不知说啥好。据小孙说,她在走廊问东问西,就等于宣告大家她请假了,本来她就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请假了,段姐还在不停打听什么事,这毕竟是自己的私事,不想让人知道,她真是不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不讨喜。
细细想来,我觉得凡事都要有度。不管是跟家人、朋友、还是同事,做事要有分寸,与人相处更要有个度。看似热心肠,看似很熟,其实跨过了私人界限,反倒引起不快。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只有当别人请求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送上关怀才最有意义,否则就是帮倒忙了。少打听多倾听,多关注自身的发展,不香吗?
4、不懂听话的艺术。小王是个刚入职的干部,干活积极,但从中层干部们的口中得到的却是“小王干活很积极,但能力一般”。为啥都这么说呢?原来是当科长吩咐他做事的时候,还没等科长说完任务,具体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的时候,他就拍着自己的胸脯请科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然后就一门心思干起活来。可想而知,结果根本不是领导想要的,时间长了,科长也不愿再吩咐他做事,反正做出来的结果也不是想要的,费口舌的这个时间自己都做完了。
体制内,抛开那些专业性特别强的工作,工作质量就取决于你是否听清楚了工作任务。不要为了快速完成这项工作,就盲目的开始,否则就是费力不讨好。当我们接受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在领导交代完了之后,我们可以简单复述一下工作任务及目标,然后请示领导是否是这个意思,待确认任务之后,再考虑如何开始干。期间,阶段性的跟领导汇报工作成果,一是让领导随时了解工作进度及成效,二是避免工作出现偏差或者及时纠正工作方向,这样才能既省时又省力,也能最高效的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