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近期,河南某地高速路口收割机滞留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人们对粮食安全的焦虑,经过相关部门协调,收割机很快得以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深度解读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不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且是战略高度的问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方面,粮食安全首先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它关乎我国的国家主权、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等等大局。同时。对于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目前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从我国国内现状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三低一高”,小农户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的情况下,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大型机械化农业设备的使用严重受限,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耕地大量占用,大量农业从业人员进城务工也导致撂荒面积逐年上升,肥沃的耕地流失严重,加上农业人工成本高、农业科技人才储备数量低和特定作物对外依存度过高。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解决粮食的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我国粮食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重农抓粮政策举措,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二是粮食市场运行平稳。近年来,受疫情延宕、经济下行、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运行,粮食市场没有脱销断档,始终保持了充足供应,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粮食流通高效顺畅。持续加大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化建设,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物流网络更加健全。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粮食储备数量足、质量好,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应急供应体系比较完善,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
★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指出:“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深刻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最精准概括。
一是生产保障能力更强,“两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基础将更加坚实。
二是供应保障能力更强,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和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储备已经达到15天以上;各类粮食企业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部分企业商品库存较前些年明显增加,再加上农户手中存粮,全社会储粮层次更加丰富,保障更加有力。
三是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更强,各类企业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左右,有效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政策性粮食投放精准有序,较好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各地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机制,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和粮食应急保障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保持市场总体平稳,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精心组织粮食收购,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压实各方责任,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确保“颗粒归仓”。二是加强储备吞吐调节,紧盯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加强粮源组织调度,精准把握政策性粮食投放时度效,有效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三是健全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增强监测预警的前瞻性、时效性、针对性,及早发现并妥善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问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国内形势跌宕起伏,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供给方面的不安全,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矛盾。一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些品种供需错位,玉米和稻谷阶段性过剩、仓储压力较大,小麦优质、专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大;有些品种价格倒挂,下游产业效益偏低、经营困难,产业良性发展受到制约。二是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凸显。一方面,粮食质检体系不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另一方面,优质绿色粮油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三是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并存。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左右,粮食稳产增产有来自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四是未来国际粮食市场供给量不确定会引起潜在的粮食安全隐患。当前,受到疫情、俄乌战争等国际形势影响,世界粮食供应链出现断裂,我国作为粮食进口大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陡然增加。
★如何做好今年粮食安全工作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是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重任。组织实施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开展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督促承储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二是切实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不断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推动市场化收购,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健全粮食储备体系,科学确定储备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精准调控,保持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三是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依法治理水平。加快推动粮食安全立法进程,力争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等早日出台,优化依法治理的制度环境。深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完善粮食储备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执法监管,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四是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不断强化全链条管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浪费。举办好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引导公众养成科学合理膳食习惯,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如何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表现为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完备,应急保障资源布局还不平衡,现有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有效利用还不够充分。下一步,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努力构建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广、管理精、调运快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粮食应急体系。推动尽快完成《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指导地方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管好用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应急保供的积极性。二是补齐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坚持“一县一策”,充实网点数量、优化网点布局,推动网点全面覆盖,补齐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坚持极限思维,持续提升大中城市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粮食加工能力区域协作、城市粮食供应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聚焦特殊地区粮食应急保障弱项,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体系,夯实应急保供的物质基础。三是抓好重点任务落实。科学构建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加快实施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国家与地方粮食应急保障资源优化整合,形成粮食应急保障工作合力。
★如何打击粮食流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加大力度,强化粮食流通全链条监管。聚焦粮食流通重点环节和收购高峰等关键节点,严厉打击“打白条”“转圈粮”“出库难”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力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和粮食经营者合法权益,采取跨省交叉执法检查,视频抽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年度库存检查,牢牢守住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底线。
二是创新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加大12325热线宣传力度,畅通涉粮问题线索举报渠道,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综合运用“飞行检查”、“季度巡查”、“交叉检查”、信息化监管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监管效率效能。持续推进信用监管,对存在不良信用记录、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和企业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和加大抽查力度。
三是严查快处,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建立涉粮问题线索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直查快办、提级查办等手段,进一步提升线索处置效率。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办案过程管理,依法依规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将各地粮食和储备部门行政处罚情况,纳入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决纠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
★如何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保障粮食安全责任
一是突出责任细化。除了考核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责任外,还将党委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细化实化,充分体现“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二是突出系统观念。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一并考核,推进多环节协同保障,促进生产要素组合在各环节有机衔接、有效畅通。三是突出考核重点。按照问题导向、从严考核的总要求,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分值权重,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种植结构调整等重点事项,设置“一票否决”项,明确考核“红线”,守住安全底线。四是突出激励约束并重。明确对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实行重大创新性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的省(区、市)给予适当加分奖励。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A市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清晰,4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是粮食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粮食安全形势认识不清,粮食安全职责意识模糊,粮食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二是粮食生产基础条件仍然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旧,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仍然偏弱,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的压力大。三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经争地现象愈演愈烈,无粮村、无粮乡镇、非粮化、土地撂荒等现象日益突出。四是国有粮企面临诸多困境。国有粮企改革不彻底,大量仓库存在无储备粮、无经营、仓库闲置等情况,企业生存困难。购粮贷款难,粮企收粮时资金需求量大,贷款时银行内部规定多,限制条件多,放贷程序多、时间长。五是行政部门监督力量薄弱。机构改革后,粮食部门整体合并到发改部门,粮食职能明显弱化。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监管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粮食企业监管上还存不少漏洞。
例题2:大豆是我国粮食进口量最大的品种,大豆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多次提及。结合给定材料,你认为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大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要求:全面准确,措施合理,逻辑清晰,3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为增强大豆消费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扩大产能。持续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提高国产大豆生产水平和供给能力。同时,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相关政策措施,让农民种植大豆有收益、得实惠。二是促进加工。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大型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国产大豆知名品牌。三是合理消费。推进大豆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鼓励饲料养殖企业优化调整饲料蛋白含量;倡导居民健康饮食,降油增绿,引导食用植物油健康消费。四是稳定进口。加强国际合作,在稳定传统豆源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豆源市场,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
四、高分框架
★交流发言框架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
一要强化政治意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二要细化实化举措,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三要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完善粮食安全工作机制。
★汇报框架
全市粮食安全情况汇报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精心安排部署,压实工作责任。
(二)严格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稳定耕地保有量。
(三)落实扶助政策,保障粮食产量。足额落实扶助资金。
(四)强化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产业。
(五)强化粮油储备,稳定市场供应。落实地方粮油储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之间存在矛盾。
(二)比较效益下降与种植意愿之间存在矛盾。
(三)本地粮食品质不高与粮食高品质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四)粮油财政投入与地方财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五)粮企改革滞后与严格管理之间存在矛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压实县(区)政府责任。
(二)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四)加大对粮油产业的财政投入。
(五)配齐配强行政监管力量。
(六)做强做优国有粮油企业。
★意见框架
关于加强全市粮食安全保障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二、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三、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四、规范粮食储备管理
五、完善应急供应体系
六、强化粮食市场监管
七、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方案框架
西安市“十四五”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