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大门上的铜环熠熠生辉,纪念馆一层序厅,巨幅党旗如鲜血浸染。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每天无数参观者从各方涌来,瞻仰红色火种,探寻初心使命。如何将红色信仰、红色精神更生动地演绎、传递给更多人?馆内的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始终甘之如饴。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在坚持义务为参观者讲解。他们之中既有退休干部,也有在校学生,既有高校教师,也有社区居民,还有面容稚嫩的“00后”,身份虽然不同,但对讲解的热爱却是一致的,成为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张闪亮的名片。
“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走向全国……”在刻画着中共一大代表形象的浮雕(起点)前,67岁的老沈又迎来新一批观众。每一次义务讲解,他都慷慨激昂,把参观者带进那个星火燎原的激荡岁月。老沈退休前是国企干部,做过多年党务工作。2018年,当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次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时,老沈第一时间报名。他用了26天时间背下2万多字的讲解词,熟悉了278件馆藏文物的历史背景,最终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老沈说,自己的普通话并不太好,但是观众听他用一口上海味儿的普通话讲党史故事,反倒觉得格外亲切。“在一大会址讲解,不同于其他地方,要更严肃、更准确、更系统,更要注意不能有口误。”老沈认真地说。有一次,一名参观者在参观完毕时对他说,“您今天的讲解太好了,我们全程录音,拿回去做党史课程资料。”“那时我就觉得作为一名志愿者,一名党员,我实现了个人价值,特别自豪!”老沈笑着说。
小张读高中时就是一大会址的学生志愿讲解员,考上大学后,他组织发动身边的同学一起来党的诞生地做志愿者。小张说,正是通过在纪念馆担任讲解员,他对党史更加熟悉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许多理论,于是,他在高三时就积极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还记得2009年除夕,我第一次为观众讲解时的情景,虽然早就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但面对四五十位观众,我还是有些紧张。很多参观者年纪比我大,不少人是老教师,老干部,他们有时提出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小张说,从那开始收集党史与馆藏文物相关的资料,不断学习。如今对很多党史故事,他都能如数家珍,讲得生动感人赢得了参观者的点赞,从2015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成为上海市首批高中生社会实践以来,已有9所学校,980人次中学生在党的诞生地参与志愿者服务,很多同学就是在这里通过一次次讲解,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