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心老师听到这样一个例子,很是感慨,想来和大家分享下,某高考大省县政府业务部门干部小A,遴选考试成功进面并顺利进入考察,小A大学考的不错,个人能力也强,领导对于小A考遴选的事也很支持,本以为一切顺利,坐等上岸,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小A辞职了,这样的结果令人大呼意外,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这样的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借鉴警示意义?
原来,小A因为所在省份高考考试人数较多,选择了高考移民,并在当年顺利通过其他省份的高考,进入了国内某重点大学,先后在学校担任过学生干部、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工作能力较为突出,毕业后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了家乡基层某县工作,有人说,小A家里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一路很顺利。但就是这一路很顺,在遴选考察中出了问题,审查档案时发现,小A当年并不符合高考移民政策,异地高考属于违规操作,在基层公务员录用考察时,当地组织人事部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小A就顺利的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然后,在省直遴选考察中,考察组发现了这个问题,不仅小A没能通过考察,考察组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该问题反馈给了小A所在县的组织部门,县委组织部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也对相关问题进一步进行核实,结果一致。这就意味着,小A在获取公务员身份,考取选调生时,事实上也有因学历获利的情形,但这个学历获得途径是违规的,虽然不能开除小A,但小A在未来每次的提拔任用考察中,这都会是一道难以迈过的坎,无奈下,小A权衡再三,选择了辞职。
听到这个例子时,心中颇为感慨,试想,如果小A没有考遴选呢?以他的学历、能力以及人脉资源,在县里面到达科级、处级,甚至因为工作能力出色被上级机关选中借调并留下等可能性都是有的,但现在,因为考了遴选考试,因为翻出了当年高考移民的问题,现在公务员这条路并不再适合小A了,不能说是惋惜,但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从这样的一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我想,最为核心的还是遴选考试本就是我们主动在接受组织挑选,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斤两,这个斤两,既包括了我们的工作能力,也包括了我们的成长经历,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造成遗憾。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大家问我审档案的问题,我都和大家说,尽可能请所在地方的组织人事部门帮助提前预审一下,缺什么补什么,尽可能前置发现问题。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不同层级组织人事干部发现档案中存在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还要求我们清楚知道自己在成长中,是否会有过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其实都会在档案中留下痕迹,那么此时,是博弈、亦或是是另寻他经,大家又会作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