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导学
生态文明建设“4561”
“四个重大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五个重大关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这五大关系。
“六项重大任务”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一个重大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美丽重庆“459”
美丽重庆建设“四高”: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美丽重庆建设“五美”:自然之美、城乡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生活之美。
美丽重庆建设“九治”: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
二、背景链接
2023年8月,美丽重庆建设大会召开,提出要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重庆力量。建设美丽重庆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目标,是重庆最具辨识度、最有标志性的“金名片”。
三、深度解读
(一)中央层面
★“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
“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2年11月8日,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出现。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总书记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必须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美丽中国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美丽中国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总书记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契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诉求。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美丽中国”建设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碳达峰碳中和开局良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部门出台12份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和11份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区、市)全部制定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并持续落实。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累计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5%,比2012年提高6.1个百分点。
能源结构加速绿色转型。完成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超过5.2亿千瓦。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3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1.5%。
绿色发展动能不断涌现。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发展法规政策和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培育。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超过全球一半。
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印发,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节水型社会建设等规划方案。2012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地耗分别下降26.4%、46.5%、38.6%,主要资源产出率累计提高近60%,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到86.5%,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7.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9%。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造林10.2亿亩,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
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五对重大关系
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落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六大战略任务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文件,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交通运输和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坚持先立后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统筹制定“双碳”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坚持“能水粮地矿材”一体化节约。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工作,狠抓重点行业和重要设备节能降碳。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强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推动土地、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推进黄河系统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典范城市。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展美丽中国建设评估。
完善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撑体系。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开展碳中和专项立法前期研究。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二)重庆实践
★建设美丽重庆的重要意义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处于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要深刻认识建设美丽重庆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的实际行动,直接关系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底色,直接关系重庆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成色,是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
★未来五年主要目标:有效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迭代升级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实现全市域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大美格局、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数智化水平的显著提升;推动自然之美、城乡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生活之美整体跃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2035年预期成果
全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达到西部领先、全国前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范例全面呈现;高水平美丽重庆基本建成。
★重点工作
要着力深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全力守护美丽蓝天,全力筑就净土家园。
要着力实施限塑减废协同治理攻坚战,以超常规举措推进开展垃圾分类治理,高标准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深入开展“白色污染”减量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健康环境。
要着力提升城乡风貌整体大美,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精心塑造最美岸线,加快创建巴渝和美乡村,传承弘扬巴山渝水生态文化,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要着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强化生物安全管理。
要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推进重点领域降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绿色低碳科创高地,形成绿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