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并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推进现代农业、创造美好生活为己任,加快构建服务功能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中国农发力量。
一、把解决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责任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只有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牢记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集团首要职责和崇高使命。
促进种业振兴,维护粮食安全。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集团把种业作为首要做强做优做大的业务板块,以上市公司农发种业为平台,积极发展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作物和大豆、油菜、高粱、马铃薯等农作物种业,成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深耕小麦领域,每年累计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通过“良种+良法”结合,提高粮食单产。首创专用品种粮的订单农业,为广大种植户带来了高产量、高收益。集团将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生物育种,加快产业化步伐,加快建设以种业为链长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
树牢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解决吃饭问题,不能仅依赖有限的耕地,要树立“大食物观”。耕地以外,我国还有40多亿亩林地、近40亿亩草地和大量的江河湖海等资源。要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集团在巩固发展远洋渔业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蓝色粮仓,远洋捕捞总产量位居国内领先地位。集团加强与沿海省市的央地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农牧渔业合作,开拓海洋牧场建设和水产养殖业务,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现代畜牧业国家队作用,深耕生物制药、化学制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领域,扩大品种、规模、技术装备和工艺优势,以强大的产业集群发挥畜牧食品安全保障作用。
坚守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事实证明,想要端牢饭碗,就要保护好耕地。集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采取“长牙齿”的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确保所属农场已有的57.06万亩耕地“农田姓农”;采取秸秆还田、合理轮作、节水灌溉等措施,保持土壤肥力;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8.85万亩,通过强化耕地质量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以实际行动,坚决扛起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坚决守住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耕地保护从数量、质量保护向生态保护延伸。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集团所属企业山丹马场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握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打造“规模种植+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加工+生态旅游”产业链,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高水平的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发展道路。
二、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强大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先进的农业装备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动力和有力支撑。集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更好发挥集团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前瞻性战略性农业产业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集团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经营管理、资源整合、人才集聚、品牌服务等方面聚力提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集团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高效创新模式,打造生物育种、畜牧制药、农机装备三大研发体系,建立了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部级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积极发挥集团科技委作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重大项目牵引示范作用。持续推进集团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企融合、校企融合,利用多维度的协同创新带动自主创新,逐步建立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以装备为抓手筑牢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农机装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中央连续5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强化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支撑。集团致力于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客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打造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丰富产品矩阵的国家重点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在“有机可用”到“有机好用”的道路上,集团将加快补齐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关键技术短板,扛起持续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大旗,加快现代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以数字技术为着力点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智慧农业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方向。集团将发展数字农业作为助推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强化数字技术嵌入形成新模式,在所属企业牡丹江马场加快物联网技术向农业生产领域的渗透,通过代耕保产、代耕增量分成、模拟入股等多样化金融服务供给,打造出“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新型烤烟种植模式,实现亩均收益增长100%。在山丹马场坚持推广无人机灭草、拖拉机北斗导航定位等多种耕作新技术,运用数字技术保障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方式。集团将致力于推进数字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布局农业综合服务、全过程生产监控、农产品城市保供、全产业数字化实时监控场景、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等场景的数字化应用。
三、把社会化服务作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然选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
依托种植业“种药肥机”一体化优势,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降本增效。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途径。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在农作物种业、农业生产投入品、农业机械装备等领域积累了较强的优势,创新“种药肥机”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现小田汇大田、订单汇资源,每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50万亩,促进农民增收上亿元,真正做到了帮助种植户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为集团推动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依托畜牧业“苗药料”集成化优势,通过社会化服务有效保障养殖安全。集团构建以“产品+保险+技术”为核心的集成式畜牧养殖业服务模式,持续开展相关的体系优化提升,形成核心环节和辅助环节的相互支撑,为养殖企业、养殖场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全方位的产品系列、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加快推动畜牧业综合服务向专业化、智能化发展,确保养殖户了解和使用到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和防疫服务,确保养殖安全,有效保障养殖户收益。
依托远洋渔业产业优势,通过社会化服务增强产业链韧性。集团构建了“捕捞+养殖+贸易+加工+服务”为一体的完善产业链。持续推动现代渔港经济区和海外渔业基地建设,按照区域集中和业务集中的原则,在国内建设包括港口补给、船舶修造、品牌加工、贸易物流在内的综合型远洋渔业基地,在海外建设、完善一批集捕捞、加工、贸易、冷链仓储、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基地,提供远海应急与后勤保障,增强远洋渔业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和外部企业的合作,布局深海养殖,逐步进入水产种苗—水产饲料—水产养殖设施—商业化养殖—终端销售的产业链,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依托国外农牧渔业生产基地,通过农产品国际化贸易维护供应链安全。集团根据“走出去”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稳步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和海外业务转型升级。在非洲、东南亚、东欧、澳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农业、渔业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已建立10多个海外农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为稳定食物供给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海外渔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将海外优质农产品不断引进来,业务范围涉及全球近100个国家或地区,涉及“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经营100余种进出口产品,有效保障了国内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维护了农产品供应安全。
四、把深化改革和机制文化建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企业的重要保障
农业企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主体和重要力量,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要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农业企业,这既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要求,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深化国企改革,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企业提供强劲动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党中央赋予国有企业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要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发挥好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障支撑国家战略落实、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上发挥更为关键作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需要提高硬实力,也需要提升软实力。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对国资央企提出的把握“三个总”、用好“两个途径”、发挥“三个作用”的要求,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农业企业目标,巩固深化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深入实施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三农”核心功能,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加强与国际战略伙伴的合作,在做强做优做大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软实力,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企业提供创新活力。人才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我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农业产业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也面临更多困难挑战。这就需要多措并举吸引留住各方面优秀人才,把人的干劲鼓舞起来,士气提振起来,激发出源源不竭的创新创造活力。近年来,集团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营造企业领导人员干事创业环境,充分调动企业领导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鼓励企业敢干、企业家敢为、广大职工敢首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选树“管理能手、市场高手、成本杀手”典型,做好示范引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抓好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党群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营销人才等“五支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赋能。
构建良好机制文化,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企业提供有力保障。良好的机制和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集团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经营“一本账”理念。着力构建更加注重效率效益、极低成本运行、市场化资源配置的管理体制。持续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全面实行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持续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落实企业董事会经理层成员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权,完善薪酬与效率和效益紧密挂钩机制,实行超额利润奖励和专项奖励制度,加大奖励力度,增强考核精准度和激励的及时性。坚持文化铸魂和价值观引领,明确使命和发展目标,全体干部职工对集团发展定位形成高度共识。持续推进文化创新,加速推进集团上下改观念、树文化、重行动。机制和文化的不断创新完善,为实现集团高质量较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作者: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来源:《红旗文稿》20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