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学】
★“十四五”吉林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
1.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群众健身意识显著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具有吉林特色,适应吉林体育发展需要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新型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逐渐完善。现代化综合训练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3.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每位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
4.体育产业市场活力充分释放。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成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四五”吉林体育发展“六大任务”
1.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扎实推进群众体育发展。
2.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3.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助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
4.鼓励引导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5.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产业跨越式发展。
6.加强体育交流合作,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吉林体育强省重点工程
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体育工程:全省建设100个以上智能健身馆、500个以上第二代健身路径、10个以上健身广场、10个以上体育公园、50条以上健身步道,体育器材设施城乡覆盖率达到100%、县级以上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覆盖率达到100%、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每千人配备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协同推进省和市(州)体校、职业体育俱乐部、学校课余训练、社会体育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提高竞技体育人才输送能力。
3.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空港新区综合训练基地、吉林体育学院空港新校区、北大湖国家雪上训练基地,全省建设30个国际标准竞技滑雪场、10座国际标准滑冰训练馆、100个以上室外可移动自然冰场、100个以上笼式足球场、20个以上轮滑场。
一、背景链接
2023年8月15日,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在长春接见载誉凯旋的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女子篮球队。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女子篮球队在2022—2023中国初中篮球联赛中夺得女子组冠军。
2023年8月21日,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接见载誉而归的长春大众卓越女足青年队。在2023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18岁以下年龄组)比赛中,长春大众卓越女足青年队脱颖而出、夺得冠军。
2023年9月8日,吉林省第十九届运动会暨省残运会在梅河口市开幕,省长表示,本次运动会作为近年来我省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万众瞩目,意义重大。
二、深度解读
★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全民族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三大球”与基础大项等实现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中华体育精神传承发扬;体育对外和对港澳台交往更活跃、更全面、更协调,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的重要方面。
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体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
1.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2.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坚持开放办体育,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全面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推进职业体育发展。
3.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体育消费;加强体育市场监管。
4.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
5.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体育交流合作;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深化对港澳台地区体育交流合作。
★体育强国建设重要意义
1.体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发展的人。体育不仅是身体运动,也是教育手段,承载着体育精神,具有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多重功能。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发展体育运动,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宗旨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理论的应有之义。
2.体育强国建设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近代体育到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倡导的红色体育;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体育融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再到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体育始终围绕国家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不断谱写体育事业新篇章的同时,见证了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
3.体育强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亟需深入的过程中,产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体育有着鲜明的物质和精神特性,有着极强的群众性和关联性。要深刻认识体育在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踔厉奋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实践路径
1.建设人口规模巨大的体育强国。始终坚持人民导向,努力面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国家奥体中心年平均接待健身人群300万人次;建设体育场地397.14万个,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约270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92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全民健身的数量与质量上仍有较大差距。以体育锻炼人数为例,美英澳等发达国家,16岁以上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均达到60%以上。2020年美国运动人口数量接近2.3亿人,运动参与率约为76%。体育锻炼项目上,我国居民主要以健步走、爬山、跑步等基础运动项目为主,发达国家居民除参与这些运动项目以外,还广泛开展足球、自行车、橄榄球、冰上运动等对场地设施和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2.建设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体育强国。面向西部、老区、边疆和农村地区,大力实施“雪炭工程”;在老旧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加强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建设,体育产业在助力国内经济循环中的作用不断发挥。十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0.60%提升至1.06%,但对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早在2012年,日本体育产业的GDP比重就达到2.00%,2013年德国体育产业的GDP比重达到3.3%,2018年美国体育产业的GDP比重达到2.60%。从就业贡献比较来看,2012年德国体育就业人数达到总就业人数的4.6%,2015年美国体育就业人数达到总就业人数的2.1%,2016年英国体育就业人数达到总就业人数的3.7%,而2019年我国体育就业人数只占到总就业人数的0.65%,体育产业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还可以作出更大贡献。
3.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十年来,中国体育健儿获得986个世界冠军,创造127次世界纪录。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克服各种困难,全项目参赛,夺得9金、4银、2铜的冬奥会参赛最好成绩。但对照欧美体育强国的标准看,我国竞技体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不强,“三大球”等集体球类项目较弱,不少小项拿不到奥运会参赛资格等,这些都是建设体育强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4.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育强国。发挥体育绿色低碳优势,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等全民健身站点遍布广场公园;户外运动蔚然成风,露营、徒步、自行车、冰雪、马拉松运动项目蓬勃发展,但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 2017年欧洲户外运动产业总额达到123亿欧元;2019年美国户外运动产业总额达到4598亿美元,占当年美国GDP的2.1%,差距明显,我国户外运动产业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5.建设助力和平发展的体育强国。体育对外交往与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开展多边体育交流合作。武术项目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着力构建中国—东盟、拉美等武术对外推广协作机制,举办武术、太极拳网络赛事,广泛宣传了中华武术文化。体育在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吉林省“十四五”规划有关内容
建设体育强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全民体质。完善体育公共资源规划布局,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边疆地区倾斜,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和人群间均等化。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城市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公园、社区健身广场和足球、冰雪等户外运动场地建设,打造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15分钟健身圈”。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建设“互联网+”全民健身智能服务平台。积极承办国家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深入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等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文化,建设吉林省体育博物馆。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深化体教融合,建立集体校、职业体育俱乐部、学校课余、社会体育俱乐部等训练体系于一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青训体系”格局。创新竞技体育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动队多元化发展建设,推动国家级、省级训练基地升级改造,全力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力争我省优势项目争金夺银实现更大突破。积极承办滑冰、滑雪等国际国内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打造多维度、多层级的赛事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中介服务业、体育培训业,促进我省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力争将体育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
★《吉林省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有关内容
2021年10月,《吉林省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为全面深化“十四五”时期我省体育改革,加快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吉林体育发展新篇章,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具有引领全局的重大战略意义。
《规划》从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对我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期间吉林省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论述。二是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群众健身意识显著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每位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体育产业市场活力充分释放。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成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在主要任务中重点围绕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扎实推进群众体育发展;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助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鼓励引导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强体育交流合作,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等安排部署。四是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保障、确保规划落地实施、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坚守安全底线等方面来保障规划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规划》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与国家及吉林省相关政策的紧密衔接。《规划》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内容紧密衔接,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方面保持一致,同时体现区域特色。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规划》强调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充分挖掘和释放体育多元化价值和功能,全省体育实现全面全方位高质量健康发展,为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新的重大贡献。通过6项具体主要任务,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是力求简明务实,注重务实落地。《规划》全文约16000字,起草过程立足从吉林省实际出发,根据全国、全省体育发展形势,研判我省未来5年体育事业发展基本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吉林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内容
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依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精神,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结合我省实际,通过省内外广泛调研,征求专家学者、基层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和部分高校的意见建议,形成我省《吉林省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经省政府2021年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意见》由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
二、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从八个方面来进行规范设计。
一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强化课余训练和竞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加强学校运动队和体育高等院校建设,鼓励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田径、冰雪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代表队。强化学校体育督导评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体育、教育部门整合学校体育赛事和青少年U系列体育赛事,并共同组织青少年竞技体育赛事和学生体育赛事。每年统筹安排竞赛计划,规范竞赛组织管理,建立统一的裁判员信息系统,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省、市、县、校)的四级联赛体系,扩大体育赛事覆盖面和参与度,共同选拔组队参加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综合性体育竞赛,对重大体育赛事成绩纳入双方奖励评估机制。
三是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整合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重点推进青少年足球、篮球、田径、冰雪运动等体育项目发展。推进优秀运动队改革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衔接,合理规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覆盖面,加大对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力度。保障运动员文化教育,通过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四是深化体校改革。更新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发展理念,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体校与中小学校、体育俱乐部进行深度合作,整合体育、教育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创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为学校开展课余训练提供场地设施、器材装备、教练员指导、师资培训等服务。
五是规范社会体育组织建设。制订吉林省体育俱乐部建设标准,推行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服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符合条件的社会体育组织进入校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六是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设立学校教练员岗位,建立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专(兼)职教练员制度,鼓励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将学校体育教练员职称纳入体育专业人员职称系列,广泛开展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技能培训。
七是强化政策保障。探索灵活学籍管理制度,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拓展体育特长学生发展空间。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共享利用,鼓励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和运营。完善激励保障政策,对体育开展优秀的学校予以扶持和奖励。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强化考核督查,落实属地责任,积极宣传推广,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吉林省推进冰雪体育产业措施
吉林省作为我国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重要区域,为抓住冬奥机遇,提前谋划布局。“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将突出发展冰雪经济,着力构建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打造“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围绕建设冰雪产业大省、冰雪体育强省持续打造中国冰雪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一是加快建设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北京冬奥后之后,吉林省将继续稳步推进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完整产业体系,统筹冰雪运动小镇与滑雪场建设,接续谋划推动一批世界级滑雪度假区,培育一批中等规模滑雪场,吸引更多游客到吉林体验冰雪乐趣。
二是打造“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吉林省高度重视冰雪产业发展,把“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推进服务业转型提质,培育壮大新动能”作为专门篇章,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吉林省冰雪产业总规模仟 亿元,滑雪场数量将达100个,围绕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等11家滑雪场、吉林省速滑馆等7家滑冰馆——“冬季奥运项目训练基地”,打造世界知名冰雪运动胜地。
三是打造国际冰雪体育赛事中心,打响品牌赛事。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顺应冰雪经济发展趋势,深度用好冰雪资源,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有效促进冰雪产业要素集聚和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申办大型冰雪赛事,打造精品赛事,打造吉林国际高山/单板滑雪挑战赛等一批精品体育赛事,举办“健康吉林·乐动冰雪”一系列品牌冰雪活动,创办各市(州)独具特色的“一市一品”冰雪赛事品牌活动,以赛事为引领,把全民冰雪运动引向深入,带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加快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当前,吉林省冰雪装备制造业起步态势良好,空间广阔。金仑科技公司滑雪模拟器、中盈志合公司宽温镍氢电池等投放市场应用,百凝盾公司冰刀技术世界领先,东北袜业与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合作开发自发热滑雪袜深受冰雪运动员欢迎。机遇在前,我们争取抓住北京冬奥会之后的黄金发展期,进一步支持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建设,培育更多自主冰雪装备器材龙头企业,培育塑造吉林冰雪装备制造业完整产业生态。
五是强化滑雪大区度假属性。吉林省的粉雪享誉国内外,冰雪旅游产业成为吉林省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冬奥会之后,吉林省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态势。我们将不断强化吉林省滑雪大区的度假属性,导入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康养休闲、品牌活动、体育文化艺术等多元品质业态。吉林省将坚持以冬季带四季的发展理念,立足“冰雪+”,打造长白山、长春净月潭、长春莲花山、吉林市北大湖、吉林市松花湖、长白山鲁能胜地等一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项目)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冰雪运动度假综合体和四季运动休闲目的地,不断升级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供给。
★领导要求
1.2023年8月15日,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在长春接见载誉凯旋的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女子篮球队。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女子篮球队在2022—2023中国初中篮球联赛中夺得女子组冠军。
省委书记指出,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初中篮球联赛女子组比赛中,你们一路过关斩将、成功问鼎,成为了吉林历史上第一支夺得这项赛事冠军的球队,展示了吉林初中女子篮球一流的竞技水平,展现了吉林青年一代敢于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你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让家乡父老倍感振奋、倍感自豪。希望大家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不断战胜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训练比赛中拼搏进取、再创佳绩。要继续科学训练、勇攀高峰,保持良好竞技状态,努力为吉林赢得更多荣誉。要继续激扬青春、放飞梦想,兼顾体育训练和文化课程,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将来成为建设美好吉林的栋梁之材。要继续当好榜样、做好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群众参加全民健身特别是篮球运动,为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建设体育强省贡献更大力量。
省委书记强调,全省各级体育部门要关心爱护广大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训练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积极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广泛宣传我省篮球小将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焕发拼搏奋斗激情,为加快吉林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正能量。
2.2023年8月21日,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接见载誉而归的长春大众卓越女足青年队。在2023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18岁以下年龄组)比赛中,长春大众卓越女足青年队脱颖而出、夺得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