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为充分调动各地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2023年广西继续下达粮食生产激励资金1.3亿元,对在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51个县(市、区)给予91万—463万元的资金激励。
二、深度解析
★粮食安全的内涵
(一)数量维度的粮食安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粮食的供给,保证粮食有效供给,始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保证粮食自给,是粮食供给严重不足时期的主要任务,这一时期粮食安全主要侧重于供需数量的平衡,粮食安全战略侧重于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由于粮食有效供给不足,可能会引发粮食危机,从而引起社会动荡,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同时,如果粮食供不应求,就会引起粮价上涨,加重人民的生活负担,使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利润减少,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品质维度的粮食安全。一是注重粮食的品质安全,是人们对幸福向往的表现,最大限度地实现幸福和快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粮食的品质安全是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人们食用高品质的粮食,必然有利于人们健康。同时,健康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是人们幸福快乐所不可或缺的。二是粮食的品质安全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因为粮食的品质安全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注重粮食品质,就是关注人,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粮食领域的体现。同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实现粮食品质安全,有利于人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一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偏低。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农业机械化,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按照国际标准,农业机械化需要机械化占总能源的60%以上,而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二是我国农业水利设施落后。我国是自然灾害最频发的国家之一,改善粮食生产环境,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在中央财政预算内农业基本设施建设投资中,水利最多。但是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水利设施明显相对滞后,且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二)可耕种的土地面积逐步减少。一是耕地减少速度快。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粗放的扩张,而不是靠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换取抢占大片耕地。同时,耕地是不可再生、易流失、不可或缺、不可再生的资源。二是耕地总体质量差。近年来,耕地土壤肥力呈逐渐下降趋势,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出现土体凝结、团块结构差等现象。
(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健全。一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转化率低。我国的成果的普及率也很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技推广工作由于推广机构不健全、推广手段落后,使得推广工作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供需结构失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二是农业科技人才的流失。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毕业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一半转入非农行业。与美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每10万人只有6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和科学人员更替率高也影响到农业科学研究的开展,而农业科学研究的水平一直难以提高。
★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遵循
一是必须准确把握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要立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始终是新时代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支撑,是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压舱石”。只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全根基,才能在严峻复杂的世界变局中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为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依靠自己力量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稳端牢。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农业强国建设的头等大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加快补齐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等建设。
三是必须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是新时代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统筹利用国土资源,保障食物有效多样供给的战略需求。必须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全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举措
一是强化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和政策支持。必须坚持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效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并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范围,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多得利。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奖补力度,决不能让重农抓粮吃亏,使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
二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集中力量解决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问题,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推进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提高单产、降本增效,探索形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着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持续提高粮食储备调控能力。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的“稳定器”。要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精准调控,保持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提高应急储备能力,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健全交通运输网络和配送体系,切实解决应急配送和供应“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加快推进粮食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五是扎实推进安全可控、持续稳定的国际农业食品供应链建设。坚持实施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将国际农业资源用得更好更足更安全,把宝贵的国内资源用在守好口粮安全底线、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上。建立健全全球农业贸易投资与市场监测体系,促进风险防控关口前移至供应链上端。加快培育全球性农业食品企业,鼓励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及贸易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加强农业食品贸易投资、国际物流运输要道、港口码头等关键节点风险防控与安全管理。深度参与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发挥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促进投资贸易建设的平台作用,抓紧构建安全可控、持续稳定的全球农业食品供应网络。
★总书记谈粮食安全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2020年12月28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尽快提出落实办法,该拿的钱要拿到位,建设质量和管护机制也要到位,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2022年12月23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23年7月20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0年10月29日,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2022年11月12日,总书记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2022年12月23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022年3月6日,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
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2022年6月27日,总书记给种粮大户的回信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年10月16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表述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严防“割青毁粮”。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二是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三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
四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发展林下种养。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进划区轮牧。科学划定限养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五是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提倡健康饮食。
★国务院总理对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重要批示
2023年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日前对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农田水利工作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加快,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拓宽多元化投入渠道,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齐心协力完成好各项建设任务,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广西统筹做好财政资金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
一是聚焦藏粮于技,支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从自治区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施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筹措下达中央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78亿元,持续优化补贴机具分档分类和补贴兑付方式。筹措下达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和自治区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5.4亿元,支持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聚焦藏粮于地,支持加强耕地建设和质量提升。筹措下达中央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方向)及自治区第一批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4.06亿元,持续支持全区实施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0万亩。下达中央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耕地轮作休耕方向)1.5亿元,支持全区双季稻轮作休耕项目实施等。
三是聚焦种粮主体,注重调动和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下达中央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耕地地力保护方向)31.92亿元,支持农业农村部门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为依据对耕地地力保护进行补贴。下达中央稻谷补贴资金10.19亿元,支持稻谷生产和收购。下达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22亿元,对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进行补贴等。
★广西落实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情况
一是提高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储备安全保障水平。充实地方粮食储备,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增强粮食调控能力。在原核定自治区地方储备粮规模基础上全区安排新增地方储备粮规模20万吨(含应急成品粮折原粮)、食用植物油储备规模2万吨,进一步提升储备保障能力。目前,全区储备粮库存量保持高位,符合国家对于地方粮食储备有关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自治区本级储备粮品种结构,继续实施稻谷收购补贴政策,在全区51个粮食生产县(市、区)实施稻谷补贴政策性粮食收购,落实稻谷目标价格补贴资金3.08亿元。加快推进自治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自治区应急粮油加工布局,全区供应网点1600家、加工企业263家、储运企业103家、配送中心75家、应急保障中心60家,实现区、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全覆盖,应急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是推进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制改革,持续加强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自治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十四五”成品油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总体要求,加快建立广西成品油储备保障体系,稳步推进自治区政府成品油储备工作。强化应急补给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自治区级应急储备物资调拨(用),进一步健全应急储备物资调拨调用机制。进一步规范自治区级应急保障物资采购及安全管理,协调落实应急采购预算资金10894万元,紧急采购各类储备物资14万余件。高效完成17批次价值7218.98万元中央和自治区应急物资调运任务,有力支援桂林、贵港、防城港、百色等地防汛救灾工作。认真落实猪肉储备和投放保障工作,全区政府猪肉储备规模正常情况下至少可满足全区常住人口4天的消费量,如遇到应急情况时,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启动临时收储或安排出库供应等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三是不断巩固提升储备安全基础,促进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加快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持续加强“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助推全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区入统企业粮油加工业总产值940.45亿元,同比增幅1.72%。持续推进储建设备设施。统筹安排财政预算4285万元用于全区粮食仓储建设维修改造,重点支持7个自治区本级直属库和20个市县级粮库新建标准仓房仓容5万吨、改造低温仓仓容5.2万吨、维修改造仓容4万吨。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资金1.99亿元,支持市、县粮食仓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广西(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产业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9亿元,部分项目已投入使用。柳州粮油综合产业园完成年度投资1.37亿元,广西全州县桂北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完成年度投资7700万元,中国—西部沿海粮食产业园项目完成工程进度的85%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亿元,加快推进广西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和自治区粮油质量检验中心技术用房项目建设,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自治区(防城港)食用储备油库、自治区直属企业高标准粮仓项目等建设,扎实推进粮食购销流通管理信息化建设。
★刘宁主持召开自治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
2023年5月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宁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
刘宁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扛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土地产值,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口粮自给,争做有余粮省区,确保党政同责真正见效。
刘宁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抓好国家和自治区督察、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梳理问题,清单化管理,坚决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坚决杜绝违法占用耕地,坚决整治“靠粮吃粮”腐败问题。要着眼标本兼治、常态长治,切实从源头加强耕地保护,全面推行“田长制”,完善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工作机制,坚决防止新问题出现。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2023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刘宁蓝天立会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