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华大地上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含着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动力和源泉。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是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乘势而进、取实而为,交出高质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湖南答卷,为赓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念兹在兹、关怀备至。在地方工作期间就非常关心文化遗产保护,提出许多具有远见的思想观点,推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系统谋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岳麓书院、朱熹园、殷墟遗址等地考察调研时,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要重点把握5个方面要求。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
老城不能再拆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底线、红线。
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这些重要论述,是推动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光彩的基本要求。
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要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了的时候,应加大保护名城、保护文物、保护古建筑的投入。各级文物部门要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继续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和研究队伍建设,保持队伍稳定。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找准了正确的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
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解决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保护、利用、传承。要深刻汲取国内外重大文物灾害事故教训,督察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整治,增强历史文化遗产防护能力。要堵住监管漏洞,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切实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管理好、守护好。这些重要论述,为破解文化遗产保护难题提供了利剑。
二、增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湖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据统计,现有长沙等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里耶镇等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张谷英村等2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划定历史文化街区53片、历史建筑2482处、历史地段20片、历史街巷53片、其他类型风貌区35片,有文物保护单位6683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37个、国家工业遗产6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8处、水利文化遗产21处、地名文化遗产66条、自然文化遗产8处、20世纪建筑遗产9个、古树名木239143棵、文化生态保护区4处。呈现5个鲜明特点。一是资源总量大。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国第三,全国爱教基地、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是当之无愧的文化遗产大省。二是年代跨度长。从史前文明到近现代文明,都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全面参与和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三是分布地区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区到湖区,全省各地处处可以看到文化遗产。四是类型种类多。无论是住建系统的古建筑、古街区、传统村镇,文化系统的文物、非遗,还是工农业系统的工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均有分布。五是地域特征强。有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遗址,有世界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江永女书,有出土众多考古文物的马王堆汉墓,有享誉全国的岳麓书院、岳阳楼、炎帝陵等。这些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独具魅力、活力和特点。
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以省“两办”名义印发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意见、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意见,省委宣传部联合有关单位印发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实施方案,《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条例》列入省人大2024年立法计划,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均出台保护条例。二是申报认定持续推进。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大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挂牌、测绘建档,认真开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工作。湘西州、汝城县、溆浦县、永定区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示范县(区)。三是管控要求逐步明晰。有序推进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技术导引》等指导性文件,704个中国传统村落中658个已完成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四是资源活化利用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康养”“文化遗产+电商”等业态,多样化展示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民俗风情,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涌现了凤凰县等多个先进典型。
三、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路子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体把握3条原则。一是坚持保护为主、传承优先。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发挥文化遗产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用时代化激活,使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力发挥作用,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滋养。三是坚持市场原则、政策要求相统一。文化遗产保护是要花钱的,如果只花钱不赚钱就不容易持续。这几年,故宫、敦煌的文创产品持续火爆,说明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多花心思,文化遗产可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走市场化道路必须符合政策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避免过度商业化。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全面摸清底数。加强文化遗产普查认定,构建全省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体系,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建立覆盖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各类遗产的定期普查认定制度。宣传部门要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统筹推进,指导同级文物行政部门将一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纳入实地调查和登记认定范围。住建、文物等部门要按照“时空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要求,全面摸清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的底数。省直有关部门要对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对象开展全面调查。要坚持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加强对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的古老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调查和保护。
坚持规划引领。全省文化遗产保护要有一个总规划,各市、县要有自己的规划,每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文保单位都要有规划。要将自然环境、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等方面的空间管控要求纳入同级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实施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管控。要编制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历史建筑维护修缮等技术导则,消除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建筑在结构、消防等方面的隐患,指导城市更新和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落实前置审批。统筹文化遗产保护和城乡建设发展,针对地上文物实施“先调查、后建设”,建立健全在旧城区改建、土地成片开发中,先行组织文物、历史建筑资源调查的保护前置机制;针对地下文物实施“先考古、后出让”,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事先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保护前置机制。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涉及老街区、老厂区、老建筑的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要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组织专家评估论证,将评估论证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审批时的前置条件。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的前置审批程序要简单、可行、快捷,不能把审批时间搞得过长、要求搞得过高,要主动服务、提前服务,做到文化遗产保护和项目建设“两不误”,决不允许在项目建设中破坏文化遗产,也不允许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的工作做得不够靠前而影响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建设部门、开发主体要有报批意识,主动申请前置审批。
推动系统保护。落实《关于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实行挂图作战,把各项工作明确到人、到点。要积极参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三湘大地上的革命文物,强化博物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加强可移动文物修复,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要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大传承人培养力度,提高湘烟花、湘绣、湘瓷、湘茶等具有湖湘特色的非遗项目传承活力。要落实“老城不能再拆”要求,按照整体保护原则,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传统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风貌、文化生态、景观环境,真实保存城乡历史文脉,有效促进传统社区可持续发展。要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注重展现国家文化公园核心的精神价值、文化要素,防止出现盲目上项目、搞拆建等违背文化公园建设初衷的行为。
强化活化利用。统筹文化遗产保护和民生保障改善,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长效保护整治机制,推行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改造。要推广长沙潮宗街、永州柳子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活化经验,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类建筑的保护性修复与活化利用,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有序增加商业业态,注重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文化记忆的有机导入。去年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文化科技融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以文化数字化项目建设为抓手,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产业化”共生发展模式,培育文化遗产数字化新业态,让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持久保护,焕发生机。
加大监督执法。健全执法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定期对中央和省委加强文物保护相关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在市县建立权责匹配通畅高效的文化遗产行政执法机制。要持续组织开展“四级巡查”、第三方安全巡查、文物平安工程和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让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不可挑战的国家意志。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负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政治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级宣传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履行统筹协调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职责,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任务落实。要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视督查,在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要求。文化遗产主管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强化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确保规划落实、政策落地、工作见效。
作者:湖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来源:《红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