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信息茧房”,强化信息报送,当好参谋助手,是信息服务党委了解情况、科学决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江苏省委办公厅信息处围绕答好报送“四问”,不断在把方向、聚合力、优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提升信息工作水平。
一、明确“为何报”,突出政治性
深化思想淬炼。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委信息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业务培训、调研走访、开展座谈等多种方式,及时传达中央、省委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最新部署要求,宣讲党委信息办理工作规定,印发传达关于一小时内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相关要求,推动全省信息条线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守牢报送底线。
优化制度约束。先后制定实施进一步加强全省党委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强紧急信息报送等制度文件,更新完善信息工作考评办法,细化加分、扣分标准,明确追责问责情形,健全日反馈、月通报、年考评工作机制,推动将信息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增强约束力执行力。
强化典型教育。注重运用信息服务发展的正面事例鼓舞人、激励人,定期总结提炼各地各部门报送信息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以信息助推工作的典型范例,面向全省交流推广。及时转发查处瞒报漏报重大突发事件等案例通报,推动筑牢思想防线。
二、把准“报什么”,克服同质化
主题聚焦“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对江苏的嘱托要求,全面对照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找准信息报送的主题和角度。省委办公厅安排信息处同志旁听省委有关会议,支持查阅各类文件资料;信息处坚持每周召开支部学习会、不定期开展省市县信息条线共建活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梳理阶段工作重点,加强上下游互动对接。
内容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重点抓好问题建议和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工作,密切关注基层矛盾问题,真实反映基层呼声期盼,引导信息条线敢于动真碰硬,做到“喜忧兼报”。每年精心策划选题,认真开展调研;在有关刊物上刊发省委办公厅和各地各部门的高质量调研报告,交流情况,助推调研成果转化利用。
载体注重守正创新。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刊物类型及内设栏目,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精准的信息服务。例如,针对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创设相关刊物,全年不间断出刊,精选分析境内外有关资讯,有效提升覆盖面。
三、落实“谁来报”,提升战斗力
拓展报送主体。广开言路收集优质信息,不论报送源头是官方还是民间,报送主体是集体还是个人,只要信息内容真实、准确、有价值,都纳入信息报送的研究范围。例如,聚焦广大群众、企业呼声期盼等报送信息,聚焦网民、村民、居民群体反映反响等报送信息,同时,注重研究采用科研院所、智库专家学者意见建议。
激活直报点位。根据信息报送实际成效,引入竞争机制,对直报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申请动态调整或集中调换。同时,按照基层社会治理、经济、民生三大类别,重新确定一批基层直报点,激活直报点社情民意“直通车”功能,收集更多“接地气”“带露珠”的一手信息。
建强骨干队伍。不定期组织召开信息工作设区市片会、务虚会,交流信息情况。集中召开全省设区市和网信、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海事、消防救援等重点部门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推进会,落实报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常态化选调市县两级优秀信息员到省委办公厅信息处跟班学习,帮助其在学干结合中提升能力水平。
四、规范“怎么报”,追求高质量
多方比对核准。针对网络信息,不偏听偏信,联系相关部门或属地进一步核实,综合鉴别判断,对网上失真内容进行纠正,对片面内容进行补充。针对一地情况,面向其他地区和相关部门约稿,全面了解全省乃至全国是否普遍存在,避免反映问题以偏概全。针对重点数据、案例,严格核实比对,确保实事求是、权威可靠。
灵活形式提质。在具体信息呈现上,坚持质量第一,不拘泥于篇幅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纠结于“无三不成文”,拒绝生搬硬凑;不执着于“成绩、问题、建议”三段论,任一部分均可成篇;不局限于文字表述,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网络图片、数据图表、现场照片等,进一步增加信息量和可读性。
定制服务增效。围绕重大会议、重要活动、重要节点定向约稿,组织专题信息。例如,围绕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在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迅速组织收集整理在苏台商台胞对重要贺信的反响及对深化两岸合作、苏台合作的期盼建议,组稿报送。
(来源:《秘书写作》,作者单位:湖北省委信息综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