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4年2月2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二、深度解读
★中央部署
(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
习近平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要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会议指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具有很强的思想引领性、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好工作时度效。广泛汇集各方力量,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要点
1.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工作目标: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3.工作方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
4.2024年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四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五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5.重点任务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等。
(4)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
(5)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
(6)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
(7)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6.重点任务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1)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2)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
(3)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扩大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使用范围,加强整合资金使用监管。国有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等
7.重点任务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1)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2)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
(3)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农村流通领域市场监管。
(4)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8.重点任务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1)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分类编制村庄规划。
(2)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等。
(3)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4)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5)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实施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行动。
(6)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等。
9.重点任务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1)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
(2)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3)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
(4)建设平安乡村。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
10.组织保障: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1)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
(2)强化农村改革创新。
(3)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
(4)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202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重要表述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扎实起步。全面落实田长制,强力推进成都平原和全省耕地保护专项整治,耕地面积净增加50万亩以上,撂荒地动态清零4.2万亩。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实行整市整县整片推进,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5万亩。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每县建成1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全省粮食产量达到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油菜籽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出台生猪保供稳价“9条”措施和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意见,生猪出栏量6662.7万头,居全国第一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树立大食物观,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国内唯一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建成投用,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行,5大种业集群加快建设。启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新增农机装备30万台(套)。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000座。启动“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新创建国省级农业园区95个、产业集群21个、产业强镇66个。新增家庭农场2万家、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00个,新培育基层供销社示范社287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启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培育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乡村“金通工程”车辆达到2.7万辆。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1.2万户。乡村水务百县建设持续推进。稳慎推进1市5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直接拉动乡村产业投资40多亿元。充分发挥监测、增收、帮扶“三大工作体系”作用,151.3万脱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对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面落实特殊支持措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务实开展,实施年度帮扶项目达到857个。
(二)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省委“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发展新理念,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支持成都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把更多资源、资金、项目向县城倾斜,因地制宜推动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差异化发展。突出“面子”和“里子”并重,深入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务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00个以上,实施729个重要城市易涝点整治,改造棚户区(城市危旧房)1.1万套(间),加装既有住宅电梯4000部。稳步实施高寒高海拔地区集中供暖供氧工程。赋予县级更多资源要素整合使用自主权。加大对人口净流入县域的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按中等城市规划建设。持续打造200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对镇区常住人口超5万人的镇按小城市规划建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街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和“五网共建共享”,新培育省级示范村1000个、精品村100个。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持续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9600万亩以上,高水平建设千亩高产示范片1000个。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逐步扩大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推进“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启动第二批整市整县建设示范,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5万亩以上。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稳慎有序推进整改和恢复补充流出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快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建设100个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确保生猪出栏稳定在6000万头以上。实施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推广“天府良种”。深入实施“天府良机”行动。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工程,持续开展“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支持建设7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和精品品牌,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支持高原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0家,认定第十二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00家,新培育家庭农场2万家。深入实施联农带农助增收专项行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打造服务“三农”综合平台。加快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制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支持依法利用林地空间、林下资源、林缘林地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推进“以竹代塑”,发展壮大竹产业。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做好地名设标、采集上图、文化保护等工作。
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抓实抓好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支持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试先行。完善城镇开发边界管理、计划指标统筹调剂机制,探索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落地有效途径,扩大城乡用地增量空间。稳步有序扩大省级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权委托市(州)行使范围。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建立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试行县域内跨村组区位调整。统筹推进农民进城和人才入乡,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加快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化水权水价改革,统筹推进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一)基本情况
2024年2月2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二)重要意义
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2023年在赴地方考察和出席有关重要会议时,多次对做好“三农”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重要要求,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发展十分关心,去年来川视察时明确提出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赋予四川“三农”工作新的时代使命和更高期许,我们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2023年以来,省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到,在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础支撑,着力补齐“三农”短板,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才能更加稳固、质量和成色才会更足;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大形势下,农业的基本盘地位更加凸显,巩固和增强四川农业向好态势,全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才能更有支撑,才能更好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逻辑下,农村的巨大潜力亟待激发,随着城乡要素流动和经济循环打通,农村蕴藏的巨量消费和投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有利于我们拓展发展空间、加快现代化进程;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大目标下,农民的持续增收尤为重要,需要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坚定“三农”发展正确方向,坚持用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统揽四川“三农”工作,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