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深化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二、深度解读
★重要指示
***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要意义
山东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意义十分重大。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山东工业发展新篇章。
★“五个方面”进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工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特别是去年以来,鲜明将工业经济摆到了头号工程的空前高度,高规格召开新春第一会、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等重要会议,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增长值增长7.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增长24.4%、高出全国26.7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全国工业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1.建强顶格推进体系,支撑保障更加有力。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部署,带领谋划了一大批惠当前利长远的务实行动,着力完善新型工业化推进体系。在组织体系上,统筹做实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工业运行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制,10位省领导挂帅担任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并带队督导调研工业经济运行,为新型工业化充分汇聚了资源力量。在工作体系上,去年围绕稳增长、提质效等重点领域,打出一整套组合拳;今年初再次聚焦头号工程召开全省会议,部署实施十大行动,为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力抓手。在政策体系上,印发民营经济38条、数字经济26条等重磅文件,出台首季开门红激励、要素资源保障10条等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
2.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级持续提升。立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增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启动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02项,成功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突出平台支撑作用,高标准建设先进印染、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培育6个省级中心和288家“一企一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突出人才第一资源,塑强企业家、经营管理等5支人才队伍,去年新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4名、人才引领型企业15家,加快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业的良好格局。
3.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筑牢夯实。坚定不移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立起新型工业化的“四梁八柱”。在减量优化方面,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深度优化钢铁、炼化等“两高”行业政策,去年全省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5.2%,生态底色更加凸显。在存量变革方面,深化技改提级行动,超时序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切实筑牢传统产业这一深厚家底。在增量崛起方面,培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50%,为新型工业化注入了新动能新优势。
4.激活数字经济引擎,融合赋能势头强劲。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强引擎,统筹部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开启新一轮大跨越大提升。核心产业加速跃升,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加力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去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大幅增长12.4%。数实融合深度赋能,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茅。数字基建持续完善,截至去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2万个、确定性网络1.18万公里,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29个,注册在用物联网终端2.3亿个,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底座筑得更加牢固。
5.做优链群产业生态,内生动力全面增强。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聚焦“点”上强企,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去年新培育省级制造业领航型企业10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聚焦“线”上固链,深化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举办融链固链活动600余场,促成重要合作意向3600余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聚焦“面”上育群,巩固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动力装备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集群式发展效应充分释放。
★“五个必须”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山东贡献。工作中,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遵循发展规律,既坚持工业化一般规律,又立足具体实际,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必须增强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内和国际,正确处理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关系,协同发展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充分激发动力活力;必须强化斗争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五个聚焦”举措
要扎实做好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聚焦高端化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在改造传统产业上持续加力,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六大重点产业,加大技改力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布局优化。要在培育新兴产业上持续加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七大重点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要在布局未来产业上持续加力,重点瞄准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七大未来产业,加强前瞻性研究布局,建好未来产业先导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聚焦智能化发展,着力推进数实深度融合。要更大力度推进智改数转,按照抓普及和抓提升“两步走”的思路推进,加强领导干部培训,抓好中小企业转型,用好工业大数据资源,夯实数字设施底座。要更大力度拓展应用场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探索基于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形成数字化应用创新示范。要更大力度促进人工智能应用,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丰富算力资源,培育一批高水平智能技术和产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三是聚焦绿色化发展,着力推动清洁低碳转型。要狠抓降碳减排,推进工业生产全过程能耗、污染物控制,大力优化工业用能结构。要狠抓绿色制造,持续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着力打造绿色园区。要狠抓资源综合利用,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盘活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领域资源节约集约水平。四是聚焦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要梯度培育企业群体,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培植优质中小企业,促进企业融通发展。要加快壮大优势集群,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发展格局。要因地制宜加力打造县域特色集群,加快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破解要素瓶颈。要建强做优经济园区,集中资源力量培育主导产业,盯紧抓牢重点工业项目,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五是聚焦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着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要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突破行动,抓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抓好优势制造业培育壮大,抓好制造业运行监测。要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提升行动,突出抓好11条标志性产业链,做好补链、强链、建链文章。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深入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巩固拓展先发优势,加快行业应用,加速向园区落地。要深入实施“山东制造”品牌提升行动,提升品牌标准,加强品牌培育,强化品牌宣传。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共生、互促共进。
5.组织保障。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各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创新政策供给,产业政策要再细化,财政政策要再加力,金融政策要再创新,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要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工业要素资源保障10条,抓好深度挖潜、集优保障。要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等机制,全面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积极化解拖欠企业账款,严格规范执法检查,以法治护航新型工业化行稳致远。
★“六个着力”要求
实现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事关巩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一要着力抓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改造提升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工业母机等优势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要着力抓好有效投资和项目带动,狠抓优质项目招商引资、重大引领性项目投产达效、年度重点项目开工实施、季度“千项千亿”计划落实、项目投资落地保障。三要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四要着力抓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五要着力抓好政策供给和营商环境打造,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六要着力抓好监测调度分析,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运行调度,强化针对性督导,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
全力抢占“高端化”提升赛道。
全力打造“智能化”强劲引擎。
全力培塑“绿色化”生态底色。
全力蹚出“集群化”发展路径。
“四个聚焦”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聚焦高端化发展,加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聚焦智能化发展,加力推进数实深度融合。
聚焦绿色化发展,加力推动清洁低碳转型。
聚焦集群化发展,加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
“众力并举”推进新型工业化澎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