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
“5”“6”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就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5”个方面措施:一是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聚力推进;二是扎实推进产业创新;三是以发展方式创新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四是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堵点卡点;五是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在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主题报告中,就“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6”个重点工作:(1)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要统筹推进区域共兴与城乡融合。(3)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4)要持续用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5)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6)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背景链接
2024年2月25日至28日,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在开班式上作主题报告,主持结业式并作结业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二、深度解读
★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
2024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习近平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重大理论成果。2023年以来,总书记在多地考察调研时,多次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定义、动力来源、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做了系统阐述,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我们要认真领悟,从思想认识出发,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高质量发展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必然要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和现代产业模式的、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当前,四川发展正处于滚石爬坡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闯关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可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现实所需,更是长远所系。
★丰富内涵
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质的跃迁。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质的区别,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要求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上全面创新,实现生产力驱动方式、作用方式、表现方式的全方位变革。简而言之,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劳动主体与新质劳动客体的有机统一,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也是关键路径和动力支撑,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必将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条件。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四川必须回答好的一道“必答题”。这一重大部署涉及领域宽、范围广,有许多新情况需要研究、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必须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自觉在思想上对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自觉在行动上对表,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四川发展实践,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四川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实基础
四川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要素和产业基础。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四川科技实力雄厚,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就在川布局了一大批以国防科技为主的科研院所,目前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有普通高校137所、科研院所369家,在川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10个,综合创新能力稳居西部首位;资源要素齐备,四川是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综合算力指数居全国前列,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100万人、各类科研人员35.5万名,在川两院院士67位;产业基础坚实,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特别是近年来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强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都是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所在!
★重点举措
着眼国家所需、立足四川所能,因地制宜明确目标路径和工作举措。
一是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聚力推进,一手抓技术革命性突破,一手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努力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二是扎实推进产业创新,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以发展方式创新推进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统筹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
四是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堵点卡点,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更大范围配置先进生产要素。
五是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巩固用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成果,充分激发各方面创造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对策建议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紧扣四川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1.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聚力推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把技术革命性突破作为关键引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在先进核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材料等方面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推动科技与产业供需对接、合理匹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努力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2.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现形式,必须持续用力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要求四川“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指明了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要紧扣国家所需、立足四川所能,坚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不动摇,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商业航天、先进核能、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前瞻部署,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相互赋能,不断巩固提升四川在全国产业版图中的位势和能级。
3.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以发展方式创新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之一,新质生产力的“质优”很大程度就体现在绿色发展上。要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持续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快建设美丽四川。同时,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
4.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堵点卡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要更加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难点,持续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要坚定走对外开放合作之路,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切实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努力在全球范围配置先进生产要素,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5.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只有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充分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才能真正让人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成为决定性因素。要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大人才观”,着眼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各方面各环节,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完善各类引才计划、构建人才梯次招引体系,巩固用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成果,打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充分释放人才创造活力,让各类人才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流动集聚。
★领导要求
(一)省委书记王晓晖要求
2024年2月25日至28日,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在开班式上作主题报告。
王晓晖指出,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1.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下功夫研究解决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双向发力的问题,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要统筹推进区域共兴与城乡融合,乘势而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再加力、举措再增效,以更大力度更有力措施推动省内区域协同发展,更多关注欠发达地区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