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题目时,顿觉眼前一黑,“大权旁落”四个字在头脑里不断回响,如果再添上一个情绪,那就是心有不甘。毕竟县长是县里仅次于书记的“二号人物”,到了省里任个中层干部,总有泯然众人之感。
冷静下来细细思索,在谈体验前先要搞清楚组织部门这种操作的理由是什么。
按照现行“省直管、市代管”体制分析,如此少见操作大概分如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该县长年龄偏大,基本失去了由县长晋县委书记然后逐级进步的条件,而县人大政协、市里各委办局又不好解决其退休前晋升二级巡视员的条件,通过省直机关来解决空间较大。
另一种是组织认为该县长不适宜在基层工作,平级调动到省直机关后,继续任正处级还是晋升副厅级都有可能。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是他要成为一类特殊且简短的新闻主角,调动只是尘埃落定的前奏,这种我们只是猜测不作为探讨重点。
从心里讲,从一县之长到省里任处长落差极大,特别是到弱势部门更是让人感到唏嘘。
一是职权极度收缩。县城虽小五脏俱全,除了军事、外交职能外,县城基本涵盖了所有管辖权限。作为一县之长,在全县人才物的资源调配上有极大的话语权,甚至有一定的决定权,是干事创业的主力军、排头兵。反观省厅处长,只承担单位处室内的具体工作,开展工作范围很小、工作特别具体,对单位的人财物只要不涉及到处室,连建议权都没有,可以说,省厅的处室就是按照领导要求落实工作,处长也只是带头落实罢了。
二是个人待遇极度减少。一县之长按规定享受一定平米数的独立办公室。享受公务用车待遇,配有联络员,政府办主任及政府办相关科室负责县长政务方面服务性工作。异地就职县长还会配有公房等保障基本居住。省厅处长一般不配独立办公室,就算配备按要求也米数较小,一般只能基本具备办公作用,车改后享受每月用车补贴(具体额度由各地自行规定) ,没有专职服务人员,工作中直接对分管副职负责,除了处室人员配合开展工作外,再无其他人员可供指挥。
三是发展路径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一县之长,按照组织原则,下一步一定是县委书记的首选,甚至可以以县委书记的身份进入市委常委序列,再不济也有进军市直机关一把手的机会。而省里处长尚未进入省级领导视野,到市里任职的机会也很少,多数还是在本单位继续履职或提拔。
诸多变化导致这样由县入省的体验卡,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特别是作风硬朗、果断,敢于担责、敢于进取、正处于当打之年的基层领导而言,更是有种浑身力气无处使的感觉。
当然,事出必有因,组织部门的操作往往也有更深层次的考量,一般也会提前和本人进行沟通并征求本人意见。有了这样的过度,县级领导到新单位报道后,一般也能心态平和的开展工作。
最近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也算是契合这个话题。
小友以前在某市委办工作,其分管领导委办副主任与2019年,到该市代管县先后任副县长、常委、副县长(二级调研员)。后来,在一片惊叹声中,这位领导从副县长转任某省级参公事业单位任正处长并晋升为一级调研员。
到了新单位以后,一方面,这位领导表现出了比较高的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对承担的工作有思路、有想法,对于这种部门来讲可谓是带来新风。另一方面,该领导的县长习气依然没有改观,不是指挥这个,就是安排那个,办公室里的小同事都变成了他的“联络员”“司机”和“卫生员”,说话办事的习惯也没有什么改观,不论跟同级交流还是与上级汇报总感觉他更像是“领导”。最近,从这位领导嘴里透露,他是要在新单位提拔才到省里任职的讯息……
先不论这位领导的作风是对是错,也不论他的未来会是怎样,但从现在好多乡镇长都想尽一切办法回到省市任职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年轻干部由县到省任职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又打开了晋升天花板,如果有小伙伴面临这样的抉择,我想我们一定要放平心态,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单位和新部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适应过程。既要放下基层领导的架子,时刻告诫自己,已经不是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时候了,低调做人总不会错,又要挺直腰板,不卑不亢,履行好处室负责人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既不缺位,又不越位,该落实的落实,该请示的请示,把分内工作做好。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话,如果是鹏,天际就是你的高度,如果是鲲,海洋证明你的宽广,走上更大的舞台展现你的多彩,这样的人生才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