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饭要吃素,穿衣要穿布,上班要走路,当官要当副”。在县级体制环境内,党委和政府部门分别有一个副职的天花板:专职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他们都是所在系统的“二把手”,也有着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其中,常务副县长是一个地区政府班子的重要领导成员,也是县级主要领导处理政府事务的智囊和助手,然而,当下有一种声音,同样是县级副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愿意担任常务副县长,却仍然热衷担任副书记,原因为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01班子排名标准不同
县委副书记在常委排名中,一般固定在第三的位置,常务副县长由于作为政府班子的二把手,在此前的排名惯例中,一般会排在第四名的位置,但是这几年的风向和标准有所变化,常务副县长的排名不再固定在第四的位置,而是根据综合考量来确定。比如如果组织部门发文明确排名的,以文件为准;比如按照成为常委的时间早晚等等,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有文件看文件,没有文件看资历。众所周知,体制内常委的排名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序号和座次,更代表了资历和提拔重用的优先程度。因此,在班子的排名上,反映出了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的地位差距。
02晋升职务的前景不同
常务副县长和副书记在级别上都是副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在实际地位和发展前景上有着不小的差异。县委副书记被戏称为“首富(副)”,在竞争书记、县长的过程中,相对于常务副县长具有了更为直接的身位优势,除此之外,还有机会提任县人大主任或政协主席。或者到市直机关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因此发展前景更明朗也更广阔。而常务副县长要提拔为县长,一般需要先过渡为县委副书记再工作一段时间,积攒一定资历后再进行竞争,绕过这一步担任正县级职务的情况非常罕见。
03干部管理影响力不同
虽然常务副县长分管很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权部门,但是县委副书记是县委“五人小组”成员,众所周知,“五人小组”很多时候决定着当地干部的选拔任用,副书记在全县的干部人事工作上也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虽然这种话语权在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建议权,而非决定权,但是能让你的名字出现在干部调整的议题范围内,本身也等于进入了县委领导班子的视野,对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体制内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需要干部来完成的,因此,仅凭“五人小组”成员这一点,就直接决定了副书记在当地干部心中的影响力。
04工作压力不同
俗话说,常务常务,事事不误,常务副县长更是如此。常务副县长作为政府系统的“二把手”,需要协助县长谋划统筹管理好政府部门的工作,既要摸清上情,也要了解下情,作为“轴承”承上启下的压力非常大。同时作为政府工作的关键执行人,日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工作任务,而政府系统的工作多涉及经济社会民生问题,经常需要平衡多方利益关系,承担巨大的工作责任,还要保证推动好重要的工作项目,而当下整个大环境不好,政府财政压力大,而考核指标越来越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增添了巨大的难度,常务副县长可谓是劳力劳神劳心。
反观专职副书记,其权力边界和工作定位相对清晰。不管是基层党建、还是安全维稳,亦或是农业农村等工作,都有具体的常委或者副县长分管,副书记主要起到协调推动和服务保障的作用。其他领域诸如群团等工作,工作压力和落实难度也较小。因此,在班子分工和实际工作中,常务副县长和副书记的压力存在一定差距。
总的来说,分工不同,职责不同。现行的工作体制是凝结了前人的智慧结晶、经过了历史检验、符合了现实要求的成熟发展结果。虽然常务副县长在许多方面同专职副书记存在差距,但是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为人民服务,更好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也启示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不管从事哪个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树立好良好的政绩观念,厘清职责边界,脚踏实地去干,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