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如“十月怀胎”,决策如“一朝分娩”。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大部分调研报告或研而不用或束之高阁,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调研中,毛病太多,华而不实。今天聊一聊怎么让你的调研报告亮点突出,“有声有色”。
(一)选好选准主题。如果把调研报告比作产品,营销人员首先就是要开展市场调查,什么产品适销就生产什么产品,什么产品热门就售卖什么产品。调研报告也是一样,要紧紧围绕“领导决策”这个核心需求来选题,领导需要了解什么就选什么题,上级关注什么就调查了解什么,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在哪里,调查了解就要去哪里,只有“适销对路”,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导致“滞销。这就要求我们在调研前,能把握大局大势,了解本单位各项业务的运行情况,吃准领导的决策意图,这样才能把题目选准选好。在选题上,有三个方法:一是主动谋划选题。根据平常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起草2-3个选题交领导,由领导来确定选题。二是向领导要题。多关注领导的工作动态,看领导最近在关注什么工作,需要决策什么事项,需要提供哪方面的决策意见等,把领导的需求弄清楚了再去调研。三是往基层找。工作落实过程中的困难在基层,方法经验也在基层,要多往基层跑,向基层的干部群众学习,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和需求,看哪些问题需要引起决策层重视、加强上下衔接,这样写出来的调研报告才有生命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推动解决问题,调研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就看能不能精准找到问题。调研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报告才会有决策参考价值。找问题这件事可不简单,要有丰富的经验、细腻的心思、宏观的视野、求实的态度。要深入调研对象的方方面面,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既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既看到表象也要抓住本质,既要看到局部也要看到全局,从而为决策提供充分的而不是片面的、客观的而不是虚假的、深刻的而不是粗浅的事实依据。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很多领导调研或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或是前呼后拥、迎来送往;或者是坐在办公室翻材料、看报表、打电话了解情况。这样调研出来的成果,肯定是不符合实际需求的。
(三)语言表述得当。一个好的调研报告,不是看你文字有多么的精美,语言是否华丽,而是要看报告是否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研究成果是否对领导决策有帮助,是否能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文字材料反而并不是那么重要。领导不是刊物编辑,也不是语文老师,如果意思表达得当,语言粗糙也不要紧,领导关注的更多是参考价值、实用价值。我们很多同志写调研报告,要么一板一眼,动不动就是“战略”“对策”“思考”;要么就是笼统抽象,空洞无物;要么就是脱离现实乱喊口号乱提目标;还有的照搬照套、陈词滥调,说一些正确的废话。这样的调研报告自然不可能得到领导的“青睐”。
(四)掌握汇报技巧。调研报告汇报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包装不是造假,而是适当的修饰。这个问题看过去是个小问题,实际上在某种层度上说决定调研报告的生死存亡。领导一般都比较忙,如果调研报告写的又臭又长,没有哪个领导能通篇细读。这时,如何“包装”就显得很重要了。一是要尽量把材料写短、写精,不要有正确的废话,多余累赘的语言,让领导有时间、有兴趣阅读下去。有的同志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把报告写的厚厚一本,一句话能说完的事情,非要用几句话来说,这样的材料,领导根本不愿意看。二是如果材料确实很多,删无可删,不用长篇大论可能就表述不清楚,那就写一个摘要放在上面,让领导一眼就知道你说了什么事,吸引领导看下去。三是在写法上,重要观点、重点内容要加粗标黑,或者放在标题上,吸引领导的注意力。或者选择合适的机会,先向领导口头汇报,提出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对策建议,以期得到领导的关注。
总之,调研报告不能为写而写,而应该通过扎实的调研,了解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注重汇报的技巧,尽力吸引领导重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