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从市直去省直,还是从省直单位“回归”市直单位,二者都“难如登天”。这涉及到工作单位的调整、职务的变动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等问题。因此,在考虑调回市直单位之前,需要充分权衡利弊,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一、从省直调回市直的原因
1.“异地家庭”之“苦”。很多公务人员考上省直遴选之后,成为了“周末夫妻”“周末家庭”,忙碌的单位甚至是“月度夫妻“月度家庭”,遇到长时间出差或外派,与家人长时间分离,会严重感到孤独和不安,特别是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更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寄托于调回市直单位,以便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同时也能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生活中。2.工作负担之“强”。部分省直单位的工作标准更高、工作节奏更快、工作要求更严,往往需要长时间地加班和工作。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可能会导致身心疲惫,出现身体不适、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可能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许多刚刚进入省直单位的人员会考虑调回市直单位,以减轻工作压力,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3.经济压力之“巨”。在省直单位工作,收入不一定更高,但生活成本往往更高,特别是房价、物价等。相比之下,市直单位所在地的生活成本可能相对较低。对于一些有经济压力的青年人来说,调回市直单位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4.人际关系之“孤”。进入省直单位工作后,重头开始建立社交圈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现自己在省会社交圈子中无法很好地融入,或者感到孤独和无助,尤其是作为一个“萝卜兵”,省会的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完全无法调动。这种情况下,会考虑调回市直单位,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市区社交圈子中。
二、靠什么从省直调回市直?
1.靠“硬实力”调动:参加遴选。一般省直单位人员无法参加市直单位遴选,但是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省直单位设在市直单位(含垂直管理单位、派出单位等)的,并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因工作需要,是可以参加市直单位遴选的。是否符合报名情况,一定是要电话咨询遴选单位的。
2.靠“软实力”调动:人际关系。这就非常考验个人的情况了,平时可以多结交一些市直单位的领导,比如,市直单位的工作人员来省直单位办业务,此时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可以协助办理,为日后的调动打下良好基础。
3.靠“运气值”调动:政策变化。有些地方会突然发布通知,免试招募省内外异地的公务员回老家,如果符合条件是可以向市直单位申请的,当然必须要本单位领导和人事部门同意才行,这需要在省直单位好好表现,避免调动时出现“卡壳”情况。
4.靠“主动淘汰”:试用期放弃。与笔者一起考上省直遴选的同事当中,就有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试用期未满的情况下,与单位提出申请,主动放弃调入,回了市直单位。当然,这需要与省直单位、原市直单位协商清楚。后来笔者的同事因为这事被省直单位拉入了遴选“黑名单”。
5.靠“另辟蹊径”:考事业单位。在职公务员不能考遴选,但是可以考事业单位。如果公务员已经转正且服务期已满,获得所在单位同意报考证明的情况下,是可以考事业单位的。这需要提前了解市直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6.靠“曲线救国”:挂职锻炼。可以通过挂职打入市直单位“内部”,再择机调入。但是挂职的名额非常难争取。需要在省直单位良好表现,达到一定级别。省直单位与市直单位之间一般有选派干部挂职锻炼机制,原则上由省委组织部统筹。处级干部挂职的概率更大,去区县挂职副区长、副县长,或者去市直单位挂职副职。挂职前期的流程比较复杂,需要上报需求计划、征求接收单位意见、集体研究挂职人选、按规定办理任职手续等基本程序,即使这么多流程走完,挂职期结束也不一定能够调入市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