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上海遴选·79期】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遴选·79期】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24-11-01|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4年7月17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和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举办的“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研讨班旨在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美丽上海建设重大部署,通过专题辅导和政策解读,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提升履职能力,为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凝聚共识和力量。

二、深度解读

(一)中央和国家层面最新部署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一个重大要求”)

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四个重大转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总书记指出,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五个重大关系”)。

总书记强调,(1)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3)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4)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5)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6)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修订,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六项重大任务”)。

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个重大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分工负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要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李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动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丁薛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瞄准既定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底线思维,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安全根基;保持严的基调,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强化支撑保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023年12月27日《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1.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到2027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全领域转型。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全方位提升。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全地域建设。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全社会行动。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2.主要任务

(1)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2)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持续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着力解决恶臭、餐饮油烟等污染问题。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以海湾为基本单元,“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建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强化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

(3)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昆明一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

(4)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全面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与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全链条防控和系统治理,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大力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完善上下游、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5)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完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在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坚持共抓大保护,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长三角地区共保联治和一体化制度创新,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美丽城市。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大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推动中小城市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设美丽乡村。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黑臭水体。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制度。开展创新示范。推动将美丽中国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6)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推出一批生态文学精品力作。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和群团组织广泛动员作用。

(7)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强化激励政策。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财政对美丽中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加快数字赋能。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形成智慧执法体系。实施重大工程。实施减污降碳协同、环境品质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8)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分领域行动方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精细化建设。强化宣传推广。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按照有关规定表彰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展成效考核。制定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办法,适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过渡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

★2024年1月23日至24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生态环境领域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生态文明思想引向深入,在深刻把握“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一个重大要求”中坚定历史自信、深化规律认识、锚定前进方向、扛牢政治责任,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会议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心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作为、认真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要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和首要任务,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牢牢把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这个根本方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下足绣花功夫,找准主攻方向,按客观规律采取治标治本措施,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坚决纠治简单化、“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重要法宝,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一体推进制度集成、机制创新,增强改革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牢牢把握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着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队伍能力本领,持续强化作风建设,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全力支撑服务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同时,顶住气象条件极为不利等多重压力,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定改善。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加强***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宣传阐释,组织开展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二是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三是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大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四是持续巩固生态环境安全防线,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管控生态环境安全,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五是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创新,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和执法效能,强化资金保障,开展全民行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会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要清醒认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分阶段、有计划推进。现阶段,要聚焦“十四五”时期和到2027年目标任务,拓展和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要以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着力点,梯次推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以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为导向,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为突破口,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坚持激励约束并重为原则,增强各方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会议强调,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会议确定,2024年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推动建立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研究制定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分层次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二是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三是积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支撑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深入推进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推动实施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健全全国碳交易市场,强化碳市场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四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力度。加强生态破坏问题排查整治,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生态安全风险防范。五是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推动建立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核动力厂、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监督和环境监管,强化重点核设施退役治理工作。六是加强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和风险防范。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七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平台建设,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技力量,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八是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健全生态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领域国际对话合作。

★2024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1.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编纂生态环境法典。

2.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3.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二)上海市级层面最新部署

★2023年9月11日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陈吉宁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提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自觉,把美丽上海建设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更加深刻地把握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律和特征,更加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让低碳成为生态之城的鲜明标识,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陈吉宁指出,近年来,上海坚决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加快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现代环境治理新路。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全市生态环境稳中向好基础还不够扎实,进一步优化提升难度明显加大,生态承载趋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必须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加快把上海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陈吉宁指出,未来五年是美丽上海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抓牢重点、扭住裉节,高标准谋划、高水平推进。要久久为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打好蓝天保卫战必须更加突出源头治理,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协同控制臭氧污染,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抓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污染防治。打好碧水保卫战必须更加突出人水和谐,聚焦防反复、补短板、守底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雨污混接和面源污染整治,坚持蓝绿融合,打造老百姓身边的美丽幸福河湖。打好净土保卫战必须更加突出风险管控,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减量化使用、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陈吉宁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促进生态环保政策同经济发展政策有机协同、深度融合。稳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立足长远、先立后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各领域降碳潜力。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绿色金融等新兴产业发展,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陈吉宁指出,要全力以赴加快生态保护修复。筑牢城市绿色生态基底,统筹谋划美丽上海建设蓝图,形成以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为核心、城市生态空间网络为框架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修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一江一河”“环城生态公园带”“千座公园”建设为抓手,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品质。倡导多功能复合,更好满足群众多重需求。高水平建设滨水林绿空间,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陈吉宁指出,要毫不懈怠守牢城市安全底线。加强水质监测预警,提速推进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挖掘提高水库调蓄能力。加强防洪排涝能力规划和建设,更新提升城市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运行能力,大力推进气象灾害预报数字化转型,强化精准防控,增强城市韧性。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综合监管与治理修复,从严从实抓好危废处运各环节管理。

陈吉宁指出,要坚持不懈强化生态环保支撑保障体系,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体系。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以数字化驱动环境治理方式变革。不断完善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环保标准和产业政策衔接配套,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机制、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和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

陈吉宁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形成全社会共抓美丽上海建设的强大合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不动摇,健全统筹协调、推进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党政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做到“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加强考核评估、督察监督,确保美丽上海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有效落实。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铁军。

龚正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美丽上海建设重点任务。强化绿色发展,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节能降碳等工作,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保障支撑,落实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制,激励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共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宜居城市。

★2023年9月28日《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1.总体要求。(1)战略目标。到2027年,形成一批美丽上海建设的实践示范样板。到2035年,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美丽上海总体建成。展望本世纪中叶,美丽上海全面建成。(2)基本原则。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聚焦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多部门共同发力,协同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树牢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理念,统筹生态环境各要素各领域,实施整体保护,突出重点攻坚,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美好家园。坚持因地制宜、全域分类推进,加快浦东改革开放引领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五个新城、南北转型地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等地美丽模式创新,着力打造国际精品美丽中心城区,塑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上海新格局。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快建立全社会多元参与行动体系,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把建设美丽上海转化为全体市民的行动自觉。

2.主要任务。

牢牢把握上海超大城市特征和发展规律,全面落实美丽中国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统筹空间协同、低碳发展、环境优美、人居舒适、生态和谐、健康安全、文化传承、科技引领、区域合作、制度创新“十美”共建,体现上海可持续的发展底蕴,展现上海可感知的城市风情,贡献上海可复制的经验典范,打造独具“海派特色”、拥有“国际风范”、体现“秀外慧中”的美丽上海。

(1)优化发展保护格局,彰显空间之美。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控。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构建以“三大空间、四条红线”为基础,全域覆盖、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格保护180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确保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减少。严守2527.3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严格河湖水域岸线和海岸带空间管控。探索弹性规划和土地复合利用管理模式,增加绿地、林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生态空间用地比例,促进空间高效复合开发利用。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深化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塑造美丽上海空间蓝图。突出绿色赋能,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品质,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强化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打造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彰显现代化滨海新城风貌特征。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产城融合示范,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生活环境。构建五个新城低碳建设运行新模式,建设成为“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深化宝山、金山南北转型,打造成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传统工业地区转型的样板区。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国家生态文明名片。

(2)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彰显发展之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主要温室气体清单化管理,打造碳排放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数智管理平台。运行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化上海试点碳市场建设,完善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甲烷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多领域多层次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提升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水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推进“光伏+”专项工程,推动奉贤、南汇和金山三大海域风电开发,实施深远海风电示范试点,加强余热梯级利用。推动储能和新能源协同发展,拓宽外来清洁能源入沪通道。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实施重点企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合理控制发电用煤,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新模式,持续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围绕氢能、高端装备、低碳冶金、绿色材料、节能环保、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领域,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特色园区,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高地。以节能降碳减污为导向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进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进吴泾、高桥石化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污水治理与排放水平绩效分级和领跑者行动。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江海联运和江(河)海直达运输、水水中转、海铁联运和航空货运,推进临港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建立完善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推广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推进铁路场站、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绿色化改造,推动老旧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推动超低、近零排放车辆规模化应用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低碳应用,加强纯电动、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运车辆的示范试点及推广应用,加快直流内燃机车淘汰。加快发展绿色船舶,在内河和远洋船舶中分类推广。加快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行绿色生态城区创建和既有城区绿色更新,持续推进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推动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约束机制。积极推动景观照明节能降耗。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粮、节地、节材。加强能源节约增效,提高重点领域、重点用能设备、新型基础设施能源利用效率。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非常规水资源配置利用,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大力推行绿色设计、轻量化制造和绿色施工,推进原材料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

(3)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彰显环境之美。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更加突出源头治理,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协同控制臭氧污染,建立健全多污染物协同治理体系。深化工业企业VOCs综合管控,以汽车整车、零部件制造、船舶制造维修、工程机械、家具、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广低VOCs含量物料和减量技术。推进简易VOCs治理设施精细化管理试点,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建立活性VOCs管控体系。推动有条件的燃油锅炉、窑炉实施清洁化改造。加强工地、码头堆场、道路等扬尘源全方位管理。着力解决餐饮油烟、噪声、恶臭异味、光污染等群众“家门口”的污染问题。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加强区域污染联合应对,推进环杭州湾地区石化化工挥发性有机物“三统一”协同治理。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更加突出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保护修复。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建立动态整治销号和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收集处理设施与城镇发展同步,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面开展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建立问题预防、发现和处置的动态机制。加强防汛泵站排水水质监测,推进初雨调蓄设施建设,切实减轻防汛泵站排水污染。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生态缓冲带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打造“幸福河湖”。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更加突出风险管控,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实行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一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防土壤新增污染。强化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加强对复垦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依法加强建设用地用途变更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联动监管,推动桃浦、南大、吴淞、吴泾等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调查修复。推进“环境修复+开发建设”的污染场地协同治理修复新模式。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加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持续实施美丽海湾建设。更加突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深入推进长江口-杭州湾海域综合治理。以金汇港、南竹港、龙泉港等国控入海河流为重点,强化入海河流总氮控制。开展近岸海域岸滩垃圾清理,加强对沿海石化、化工区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快建立现代船舶污染物治理体系,提升海洋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加快推进杭州湾北岸临港、奉贤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推进金山及长江口生态修复项目前期准备。建设美丽海湾,打造公众亲海优质生态空间。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更加突出减量化使用、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高标准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聚焦重点园区、企业、单位等固废产生源,以点带面实施“无废细胞”行动,推动源头减量。开展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和商品过度包装整治,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落实大宗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高水平全量化利用,开展废旧风机叶片、光伏组件、动力电池等新兴废物回收处置。提升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稳定保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统筹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强化危险废物监管,提升利用处置能力。深入推动多源固废协同处置。加强长三角区域固废联防联治,完善固废跨省转移利用和监管机制。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开展重点行业新污染物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推进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

(4)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彰显人居之美。提升城区人居环境品质。高水平建设滨水林绿空间,以打造“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为牵引,逐步构筑由滨水贯通向腹地延伸的公共游憩网络,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水可游憩。结合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各类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和提升,创造更多融入生物保护功能的复合生境。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设施完善、公平友好、出行舒适的慢行交通体系。持续推进“高品质美丽街区”建设,提升环境市容品质。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以“环城生态公园带”“千园工程”为抓手,提升城乡空间形态和生态环境品质,努力实现公园与城市空间的无界融合。推动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化以及附属绿地空间的统筹布局。以外环绿带功能提升、楔形绿地建设、新城绿环打造为重点,构建“1+5”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推进公园拆墙透绿,加大与周边各类设施空间融合连通。推进“公园+”与“+公园”,拓展公园主题功能,满足居民休闲游憩、健身、安全等综合需求。持续推进绿道建设,逐步形成健康、多元、互通、易达的都市绿道休闲网络。打造生态宜人美丽乡村。统筹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聚焦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强化系统治理,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体系。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治理。持续推进秸秆等种植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膜回收。持续优化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由点及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5)加强治理保护修复,彰显生态之美。筑牢城市自然生态屏障。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强东海海域、长江河口、环太湖及环淀山湖、环杭州湾等重点区域自然生态保护,加强近郊绿环、市域生态走廊和生态间隔带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充分挖掘非耕地区域造林潜力,逐步形成群落多样、生态与景观兼顾的城市森林基底。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统一监管。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督察执法,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 破坏问题监督机制。加大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力度。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行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推动长江口及杭州湾近岸海域、青西淀山湖区、九段沙、南汇东滩等重要湿地修复,开展黄浦江、苏州河等城市河道沿岸节点湿地修复。持续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探索大型复杂人居河口岛屿系统解决方案,打造“滩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加强长江口横沙地区战略保护和基础监测。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强化生态修复与增汇协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构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长效工作机制。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持续开展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和规范化建设,加强珍稀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和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继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开展长江江豚、中华鲟等河口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积极开展国家植物园 创建,建设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基地。

(6)严控生态环境风险,彰显安全之美。健全生态安全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上海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生态安全法规标准、战略政策、监测预警、应急储备、常态演练、应对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生物环境安全管理。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监测预警、影响评估,开展互花米草防治等专项行动。强化淀山湖和近岸海域生态预警监测,积极应对蓝藻水华、赤潮等生态灾害。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有序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提升气候风险管理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建设,强化监测预测预警和影响风险评估,推进气象灾害预报数字化转型。统筹陆地和海洋适应气候变化,持续提升农业、健康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气候韧性。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深化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应对极端气候影响的能力。打造“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品牌。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完善市级统筹、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全面提升市区两级环境应急能力,完善上下游、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加快完成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挖掘提高水库调蓄能力,推进原水连通管等工程建设,开展第三水源地与长江口水源地优化研究,提高应对咸潮入侵、突发污染和季节性藻类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收运处置体系,常态化开展全流程风险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行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严防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实施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的总量控制。健全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环境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建立健全环境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深化环境健康管理试点。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强化核安全工作协调统筹,构建严密的辐射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提升辐射安全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优化核技术利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核技术利用单位精细化、差异化管理。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完善市、区、社会化力量三级辐射监测与应急响应体系。

(7)开展全民共同行动,彰显人文之美。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强干部和党员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实施生态文化弘扬工程,创作更多体现生态文明思想、反映时代精神、彰显上海文化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持续推进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生态精品游线。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进一步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加快建立碳普惠体系,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个人等参与碳普惠活动。大力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推行再生产品和材料认证。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建立全社会多元参与行动体系。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社区、学校、企业、家庭和个人参与美丽上海建设各类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和群团组织广泛动员作用。完善公众生态环境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鼓励排污企业和环保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

(8)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彰显科技之美。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发展。聚焦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无废城市、新污染物治理等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建设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创新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支持在沪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强生态环境学科建设。深化城市环境治理数字赋能。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模型等技术应用,加强生态环境数据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赋能生态环境数字化转型。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完善生态环境领域感知神经元网络,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数字化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能力建设。推进部门合作共享与智慧监测创新应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精准精细预测预报水平。拓展生态环境“一网统管”城市智慧运行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实施排污单位分类执法监管,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加快形成智慧执法体系。

(9)推进共治共建共享,彰显合作之美。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持续完善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新型能源体系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配合国家碳交易市场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工作,探索区域碳普惠试点和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深入推进大气、水、近岸海域等重点领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区域协同立法和联合执法,强化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联动。聚焦城市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重型柴油车监测、监测机构信用等领域,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共享。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共同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合作。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沿海省市及对口合作地市交流共建,持续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携手上海对口地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前沿窗口。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合约,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则制定,主动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相关组织落户上海,以高水平开放平台增进全球生态环境合作交流。

(10)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彰显制度之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美丽上海建设法治保障,制定无废城市建设、碳排放管理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加强生态环境标准与产业政策衔接配套。鼓励浦东新区充分发挥“立法试验田”作用,先行先试构建国际一流的绿色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完善环评源头预防管理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和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拓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覆盖范围,推行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ESG)。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自然资源督察。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职能作用,强化对生态 和环境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加强生态环境队伍专业培训,切 实提升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履职能力。强化制度政策供给。大力促进生态环保政策同经济发展政策有机协同、深度融合。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化交易。落实国家有关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机制。强化价格政策支持,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进一步健全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收费机制,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经济激励政策。实施企业生态环保费用提取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力度,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完善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绿色评价认证体系,研究制定区域转型金融目录,提高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气候投融资等金融领域的政策供给。推进实施环境污染保险制度,创新绿色保险产品。

3.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上海建设的全面领导,完善市负总责、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加强组织实施。将美丽上海建设情况作为督察重点,持续拍摄制作生态环境警示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增强领导班子共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效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2)压实工作责任。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分领域行动方案,推动美丽上海建设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各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出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要细化实化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的政策举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宣传、政法、社会工作等部门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3)鼓励试点示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系列创建,推进系列美丽细胞建设,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逐步实现美丽上海建设实践全覆盖。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有关区、街镇、园 区、村居和单位等先行先试,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美丽上海建设典型案例和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按规定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激励。(四)开展评估考核。开展美丽上海监测评价,实施美丽上海建设进程评估,适时开展美丽上海建设成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2023年12月14日市生态环境局系统党政负责干部2024年度工作务虚会

会议指出,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及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部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体现在五个“持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服务高质量发展能级持续增强,生态环境基础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生态环保协作合作持续深化。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本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深刻领悟***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深刻把握上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新要求,聚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力度,推动美丽上海目标逐步变为现实。

会议要求,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的起步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经济社会发展总基调,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围绕服务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个功能”大局,紧抓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一总纲,以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为总牵引,启动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晏波指出,当前要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冲刺收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安全工作。2024年工作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总体布局上紧抓“四个板块”:守牢“底线红线”,确保超大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围绕“主责主业”,持续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服务“大局全局”,持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强化“共保共治”,保持力度、拓展广度、延伸深度。具体落实好六大任务: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站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高要求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以更大力度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以更宽视野推进生态环保合作协作,以更实举措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唐家富强调,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环保铁军。要用同情心、责任心和耐心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要守正创新做好宣传工作,激发全社会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要起而行之、奋发作为,将美丽上海的蓝图高质量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

★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上海。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城市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

1.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实施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臭氧污染防治,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鼓励重点企业开展氮氧化物超量减排。开工建设26座雨水调蓄池,加快建设白龙港三期、合流污水一期复线,建成泰和污水厂扩建工程,持续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雨污混接排查。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300个惠民回收服务点,加快建设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等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2.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支持重点行业探索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认证评价,淘汰落后产能450项。积极推动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加大力度建设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推进“一江一河一带”建设,推动杨浦滨江中北段、徐汇滨江南延伸段等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加快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打通外环绿道断点17处。加快打造公园城市,推动世博文化公园南区开园,新建公园120座,推动30座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新增森林3.1万亩、绿地1000公顷、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

★2024年2月6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突出表现在六个“新”: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绿色低碳转型获得新成效、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得到新提升、生态环保协作合作开创新局面、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会议强调,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刻领悟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的“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一个重大要求”,深刻领悟在考察上海时关于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要求,深刻领悟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上关于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上海建设的新篇章。

会议分析,本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压力依然较大,突出表现为三大“挑战”: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二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不够足;三是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务必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会议要求,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从三个方面把握:一要突出对标对表,按照“四个对照”要求,梳理和明确各项重点任务,确保对国家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的全覆盖;二要抓好开局起步,加紧编制美丽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夯实美丽上海建设的任务体系和责任体系;三要强化提质增效,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目标、条块、区域、政策协同。围绕主要目标指标,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守牢“底线红线”,重点抓好饮用水水源地、危险废物、核与辐射安全,全力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三是加强“保护修复”,强化自然生态保护监管,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是服务“大局全局”,实施“环评+”“空间、区域、产业、项目”等工程,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中心”计划,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五是注重“基层基础”,加快构建现代化智慧监测体系,深化治理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执法效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六是强化“共保共治”,深化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治,加强对口地区、港澳台和国际合作交流。

★2024年2月29日上海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会议

会议指出,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区、各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出新步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生态环保协作合作开创新局面,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会议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以及十二届市委三次、四次全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建设“五个中心”这一大局,以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为总牵引,统筹产业结构、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会议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美丽上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深刻领悟生态环境保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使命新定位,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中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应对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二是坚定信心、奋力一跳,推动美丽上海建设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工作,认真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迎检等工作,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合作。三是强化统筹协调,勇于担当作为,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以夯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任务举措落实见效,以强化协同联动促进多重目标实现,以加强科技支撑助力高水平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以推动社会共治引导全社会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良好氛围。

三、实战应用

例题1:事务性文书——征集启事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