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近日,北京、上海、常州、杭州、合肥等15个城市宣布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明年要打造100个示范项目。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民航等部门已经出台超过60份跟低空经济相关的政策。今年是低空经济元年,是低空经济创新密集和快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二、深度解读
★低空经济的基本内涵
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其产业链涵盖上游的研发、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供应,中游的无人机、低空航空器制造以及配套产品、载荷、地面系统与综合服务,以及下游的飞行审批、空域备案及各类产业融合应用。
★低空经济的发展政策
国务院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首次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国务院、中央军委2023年6月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首部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行政法规,构建了无人驾驶航空器全链条管理体系,明确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交通运输部2023年12月印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规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管理、人员资质、登记管理、飞行活动等工作;工信部等四部门2024年3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强调,以应用场景创新和大规模示范应用为牵引,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预计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今年以来,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天津等众多省市,围绕低空经济出台相关行动方案或征求意见稿,各地低空经济角逐进一步提速。其中,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在今年5月22日发布《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在今年4月7日发布《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
★低空经济的主要作用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近年来,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的低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低空经济有人机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0%,无人机产业异军突起,发展更为强劲,年均增长率超过20%,正在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新手段。发展低空经济,可有效支撑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有效支撑。例如,在航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警务安防、政务飞行等领域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基于低空经济的区域性、立体性特征,发展低空经济在我国当前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立体化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国防事业发展提供新支撑。建设一批平战两用的通用机场、低空机队、飞行人员以及航空维修保障力量,可有效填补军用机场网络的空白,有利于加强国防交通运输能力、增强航空后备人才储备、辅助军队完成军事任务,在国防和军事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发展低空经济的主要目标
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新构型通用航空器研制创新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通用航空领域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和安全验证体系基本建立。
示范应用成效明显。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形成2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打造一批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品牌产品。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用航空动力实现系列化发展,机载、任务系统及配套设备模块化、标准化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低空经济产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天然的数字化特征,目前各地政府在低空数字化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特别是在无人机低空飞行的精准管理上,尚缺乏高效智能的运营平台和前沿的管控技术。调研发现,无人机物流运输、编队表演、建筑运维等方面的应用,都以企业向相关部门报备后以自我管理为主,虽然有相关法律约束,但缺乏第三方数字化平台动态化、全过程的管理手段。此外,公安、消防、应急、数政等各板块所布局的低空基础设施仍未打通,存在“数据壁垒”,不利于低空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谋划协调发展,也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错配等问题。
新型体制机制有待突破。当前,低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尚未完善,监管存在“真空地带”。技术标准与机制规范未统一,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例如一些地方现行的空域管理机制协同不到位,限制了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商用落地,或是审批报备涉及的部门多,程序复杂,流程漫长,无法适应无人机、飞行汽车、低空飞行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调研发现,尽管我国在无人机制造方面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但缺乏具备生态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组织,导致产业链中的企业更多地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低空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的研发能力存在短板,整体发展势能不足。深圳市某科技企业负责人反馈,无人机龙头企业产线几乎需要覆盖从材料、零部件到开模的各个研发、生产环节,从供应链角度来讲,不仅导致成本较高,也无法带动产业链条上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未来良好产业生态的形成。同时,由于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产业仍处于“创业”阶段,技术研发周期长,现行的金融手段和风投市场难以满足长期的资金缺口和发展需要。
相关人才培养有待强化。低空经济涉及教育、培训、仓储、物流、维修、零部件配套、金融、保税等多领域,特别是对专业的低空飞行人员和服务人员需求较大。在教育培训方面,仅无人机驾驶员和操作手就缺口几百万人。例如深圳市另一科技企业负责人表示,其植保无人机在贵州、湖南、黑龙江等地应用的实际过程中,同时掌握农林技术和无人机操作技术的人才较为缺乏,农忙时节“飞手”供不应求,用户往往需要排期等待,而市场的人才需求没有与职业院校的专业改革密切联动。在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仅在广州和肇庆有两所航空专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中相关专业和市场中的培训机构并不多,人才培养能力明显不足。
★如何加快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做好空域分类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推动实现由现行在原有空域结构中协调划设报告空域、监视空域和目视航线的做法,变为以空域分类为基础全面优化低空资源使用效能,增加低空可飞空域。发挥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安全保障作用。
二是加快服务站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目前,虽然全国已建设了32个飞行服务站,但部分省市仍未规划和建设飞行服务站。下一步,继续加快推进服务站建设,组织各地区开展服务站符合性检查和互联互通工作,纳入民航空管运行体系。充分发挥服务站窗口作用,通过飞行服务体系理顺各类低空用户间的沟通渠道,低空用户只需通过“一个网络”实现计划提交、受理、审批、服务、保障、运行。持续提升低空航空情报、气象服务能力,增加低空情报、气象等产品的供给。
三是不断优化完善低空航行服务体系和能力,加强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运行协同。根据通用航空和无人机发展现状,结合低空经济发展要求,以需求为牵引,以保证低空飞行活动安全高效为目标,优化完善低空航行服务体系和能力。研究建立低空三维数字化空域地理信息系统,组织推进北斗导航、卫星通信、自主飞行等技术应用,构建天地一体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网络,全面提升低空航行服务能力。实现现行低空飞行服务系统与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体系的先“通”后“融”,通过数据互联共享,加强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调运行管理,确保低空航行安全和社会公众安全。
★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一,加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理基础设施建设。把握低空基础设施的新变化,联合头部企业编制低空经济行业前沿标准,制定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导则。加快建设新型低空飞行器起降设施,前瞻布局新能源航空器能源设施等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监视、气象检测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将管理服务平台、通信基站、飞行场站、通航机场等纳入国家新基建重点发展领域,组建全国性低空飞行管理服务数字化统一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区域性平台。
第二,加强产业链协同。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低空飞行器制造的技术变革、动力变革和运营体系变革,加强新型低空飞行器的研制应用。引导企业提高应用型技术的研发生产能力。拓展低空产品应用领域。加快培育以“低空经济+”为基础的下游市场,强化低空产品在旅游娱乐、物流运输、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产业融合应用。政府应积极提供低空经济产业与传统产业主体的合作平台,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加快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引导企业坚持创新突破,重视管理制度创新和营销模式转换,加快形成成熟商业模式,提升稳定盈利能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障。
第三,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人才引进和聚集。根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要,优化人才支持政策,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梯队,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快聚集相关领域国际顶尖科学家,组建稳定、专职的研制、工程、管理人员队伍。建立健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航空学院,建立学校、企业及第三方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定向培养飞行驾驶、机务维修、运营管理等各类低空经济专业人才。学院教育与企业实训并重,行业与政府部门应共同推动制定标准化教学内容和操作规范。
第四,加强立法和政策保障。一方面,要加强低空经济发展的立法保障。在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开展低空空域管理、飞行规则标准和适航审定等方面先行先试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践经验,尽快在国家层面立法,对低空经济的协同、管控、标准、监管等进行规范。另一方面,要优化政策保障。一是,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各地应组织相关部门起草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一体布局,高位统筹低空经济发展。二是,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引导。制定分阶段、长期的战略规划,明确低空经济发展的目标、原则和任务,在操作方式、实际举措、工作细分和责任确认等方面加强指导。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特色低空经济政策体系,围绕低空飞行服务、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载体、示范应用场景等方面出台支持措施,对低空经济关联企业实施必要的政策优惠,拓宽信贷、基金、保险等融资渠道。三是,加快空域管理改革。及时总结推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制定并推动实施空域分类标准,在推动空域商业化的同时保障运营安全与国防安全。制定高效合理的通航空域飞行审批制度。四是,支持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运营企业、科研院所组建智慧空中交通运行实验室等创新机构,成立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制定低空制造、低空应用、低空保障等领域的标准。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低空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痛点有哪些。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清晰,4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是低空经济价值尚未彰显。服务业态在低空经济产业中的占比较低,有规模化潜力的应用场景大多缺乏相对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和盈利模式,支撑大规模飞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前瞻性规划困难,顶层缺乏明确的发展纲要,各地政府基本以场景驱动来制定产业培育规划,区域特征明显,政策标准有待完善和全局性统筹。
二是核心技术设备能力还有不足。飞行控制、智能避障等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得到大规模有效验证,低成本经济形态下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核心产品尚待市场检验,目前建设主体仍为按需增补模式,支撑未来规模化发展的低空飞行保障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正在探索中。
三是低空经济的安全问题尤为复杂。安全不托底是突出问题,无人机非法改装门槛低,大监管体系中风险从源头难以全面遏制。监管技术手段矛和盾失衡严重,对城市场景非合作风险目标,低成本且有效的探测跟踪和柔性处置很困难。人机分离,飞手定位溯源查证难。
例题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补充低空经济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中“四、低空经济的发展建议”部分内容。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清晰,12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四、低空经济的发展建议
我国无人机产量世界第一,在电池制造、通信技术、导航技术及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比较优势,但在通用机场数量、芯片技术和基础软件等底层核心技术以及应用场景拓展升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就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建议如下:
(一)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一是抓紧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分阶段对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操作方式、政策举措等做出顶层设计,并细分工作事项,明确责任主体。二是探索建立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从实际出发,对特殊区域和特定事项实施必要的财政、金融、土地、准入等政策优惠。同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打造共性技术平台等多种途径支撑低空经济发展。三是健全低空经济发展统计体系,加强对投入、产出、盈利等主要指标的监测分析,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提供良好基础。
(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低空基础设施的主体是通用机场,虽然数量上已超过运输机场,但仍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一是扩数提质。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增加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通用机场数量。二是技术赋能。提升通用机场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优化服务品类,提升管理效率。合理规划布局,结合通用机场建设和其他适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无人机起降场所和服务基地。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建立贯穿低空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行支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标准体系。推动构建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规则、规制、管理,深化与国外相关机构、企业在资源、技术、标准、项目等方面的互利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低空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四)强化市场开发力度。在供给侧方面,一是要大力推动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加快融合,逐渐使“低空+”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内容。二是要持续延展产业链条,实现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低空综合服务产业等的同举并发。三是契合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的进程,不断拓展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与服务。在需求侧方面,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机构与普通人群低空经济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意识和参与欲望。二是降低消费门槛,消除不合理限制,不断优化低空产品与服务消费的政策环境。三是丰富营销手段,增强特色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与舒适度。
(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要围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型通用航空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包括电池、电机等应用到航空工业的关键技术创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低成本、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的低空装备产品体系。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纯电动、油电混用飞机制造及在低空领域的全面运用,实施通用机场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无人机对燃油类有人机的替代。
四、高分框架
★研讨发言框架
在交通运输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低空经济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一要以传统通用航空转型升级和新型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为重点,推进低空经济发展走深走实。
二要以更好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为目标,不断创新拓展应用场景。
三要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四要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为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五要以安全运行监管为保障,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监管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