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2022中国数字乡村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在南京举行,以“数字赋能 乡村振兴”为主题,链接农业主管部门、数字乡村示范点及服务商、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用户等供给方和需求方,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全面振兴。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是数字乡村全面布局和重点破局的关键阶段。
7月20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在德清县举办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十四五”是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主攻方向,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领域和短板弱项,扎实推进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业农村大数据深化应用、乡村治理数字化等数字乡村建设内容,加大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力度,做好工程引领、基础建设、人才培育和品牌打造,加强数据制度、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建设,加快补齐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能力、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民数字素养,以数字赋能推动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重塑。
二、深度解读
★数字乡村的基本内涵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是指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全面深度融合,推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普及,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
★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初步建成一批兼具创业孵化、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我国幅员辽阔,城乡之间信息流动缓慢,乡村发展受信息闭塞、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较大。数字乡村的发展将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为乡村社会培育和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撑和条件。通过数字乡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居民可以便捷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变革和发展经验,为“人的现代化”创造基础。同时信息化服务普及、公共信息服务水平通达、网络扶贫开展,能够实实在在的让广大乡村居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二是有力化解农村金融短板。资金短缺也是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难点。数字乡村的建设,有力化解了乡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数字乡村建设有力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以乡村服务为重点,运用互联网等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深入覆盖乡村,为农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
三是深度构建乡村治理体系。近年来,数字乡村逐步扩大了在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养老、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出基础支撑作用。走向未来的乡村需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这离不开创新驱动,离不开拥抱数字化浪潮,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为实现“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提供助力,既响应了上级组织的号召,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也为村居环境改善、乡村经营状况提升、乡村治理智慧化等全方位工作带来改变,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变革。
四是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型的电子商务平台。长期以来,影响乡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网络建设不够完善,以往更多依靠农产品实体市场来解决销售渠道建设问题,但数字乡村将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24小时市场”。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信息技术的无人农场进入大众视野,电商成为各地农户破解生鲜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方式。
五是提高农业产业的能级和效率。数字经济带给涉农产业更大的影响是推动产业系统重组,升级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的能效。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天然的渗透性、融合性和赋能性。作为一种融合性经济,主体虽属于实体经济,但又必须依托数字技术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通过新的生产力要素嵌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数字乡村发展后力不足,整体建设缺乏规划。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的要求,但目前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缺乏对所辖区域的彻底调研及了解,没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发展优势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数据获取机制欠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几乎所有的市、区(县)均没有成熟的基层数据获取途径,缺乏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基层数据很难及时、准确上报;尚未建成统一的基层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任务分工及统筹协调难度较大。
农业生产规模不足,生产数字化需求低迷。目前,大部分农业用地多以散户居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甚至个别土地因弃种变成荒地。此外,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种植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接受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科技创新供给不足,产业发展尚待提高。当前从事“三农”相关信息服务及信息产品开发的企业较少,产学研模式落地难度较大,适合“三农”特点的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动植物模型与智能决策准确度较低,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与城市以及其他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明显滞后。
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以城带乡挑战极大。数字乡村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城乡数字鸿沟短期内难以有效消除。再加上,数字乡村建设本身基础薄弱,缺乏大量专业人才及建设资金,导致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
1.加快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在满足乡村基本互联网覆盖的情况下,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推进5G网络设施建设进程,发展乡村5G典型创新应用。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鼓励“三农”相关技术产品、软件、终端的研发,并积极推动民族语言音视频技术研发应用,服。进一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利高效服务。以电力、水利、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方面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智慧乡村”。强化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动态掌握乡村土地利用和发展状况,实现对基本农田信息、土地区块、作物类型、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的有效监测监管。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苹果、棉花、糖料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打通基层数据共建共享。
2.促进乡村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积极开发乡村新业态,基于数字农业基础,打造认养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增加农业附加值。借力“互联网+”,进一步强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立智慧物流配送站,深化电商进村示范作用,形成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加快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深度融合,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
3.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基层“互联网+党建”平台建设,完善党员远程教育内容,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民意。深化乡村“互联网+政府”服务,打通市、县、乡、村四级数据互通,强化网上审批服务体系,实现农民群众 “办事不出村”“零跑腿”。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生,构建“互联网+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乡村网格化管理平台,确保“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打通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新通道。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司法机关、法律工作者、农民等联结起来,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程度和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质量。
4.深化乡村信息惠农服务。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统筹力度,优先倾斜农村地区学校,重点扶持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乡村地区教育的均衡、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与城镇教育同步发展。完善民生医疗保障信息服务,加大异地结算范围,提高异地就医持卡结算率。加快推进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机构信息共建共享,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需求;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实现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加快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丰富金融应用场景,采用新技术手段,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农户体验。
5.助推智慧绿色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普及农业智慧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数字监管检测平台,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促进农田节水,推动化肥减量使用,增加绿色有机肥施用量。完善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搭建农产品由田间到餐桌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保障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建立乡村智慧绿色生态模式,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生态绿色、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乡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乡村生态保护方案。科学划定河流湖泊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合理规划、利用湿地,拓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数字乡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抢抓战略机遇,努力推进数字乡村新基建。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数字化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恰逢乡村振兴重要机遇,新基建等信息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向农村地区扩展延伸,加快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创新5G网络应用示范。避免乡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努力打造共建共享性乡村基础设施,致力于向高效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等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努力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根据区域发展特色及优势,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植大户,实施土地资源的适当、适度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过程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积极打造科技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释放创新活力,扎实推进数字乡村新业态。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优化农村地区创业环境,全方位吸引各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以数字技术带动乡村新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根据各地方区域差异性,以因地制宜发展信息化产业为基本原则,引导地方创业主体进行认养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开发。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数字乡村民生信息化。大力推进数字乡村民生信息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信息化手段跟踪脱贫人员的后续发展情况,防止脱贫后返贫,并精准监测意外致贫人员,采取合理手段进行帮扶。积极打造乡村金融、文化、民政、社保、就业、医保、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产业,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新动能。大力扶持乡村信息化龙头企业,强化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经营能力,鼓励精准农业、农产品品质检测、精准牲畜、农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领域发展壮大,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产业支撑。针对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相关企业产品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建立数字农业、数字乡村专项基金,培育和壮大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产业。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新格局。坚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统一整体统筹谋划,以智慧城市建设拉动数字乡村同步发展,引导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家园。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强化制度保障,形成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共同繁荣、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
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字乡村试点工程,加快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协会、联盟、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需求为牵引,以乡村为主体,不断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如何培育数字乡村建设人才
一是不断丰富农民数字生活价值内涵,注重构建知识更新、创新驱动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培养具有数字意识、计算思维的数字农民。二是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各级政府发挥作用,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人才下乡,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三是加速推动农民职业转换和身份转换。抓住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促进农民不断加强学习,成为数字化时代有文化、能创新、敢创业、懂管理、善经营的“数字新农人”。
★《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主要内容
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工作要点部署了10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一是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包括加强农业稳产保供信息监测、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数字化水平。二是持续巩固提升网络帮扶成效,包括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优化完善网络帮扶措施。三是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包括持续推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四是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包括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水平。五是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包括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强化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六是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包括加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七是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包括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推进乡村应急管理智慧化、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农村疫情防控。八是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包括发展“互联网+教育”、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完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深化就业创业信息服务、推动农村消费升级。九是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乡村,包括提升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十是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包括加强统筹协调和试点建设、强化政策保障和金融服务、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相关内容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要求:全面准确,措施合理,逻辑清晰,5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是推进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
二是推进农村电商提档升级。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加快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培育数字乡村建设人才。
三是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深化应用。以大数据作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抓手,加强数据制度、数据资源建设,大力拓展物联网、互联网等在线采集新渠道,推动建立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汇聚共享利用机制,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底图”。
四是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能力、乡村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民数字素养,持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利用新媒体功能尝试打造专属微信群和公众号,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农业农村发展的讨论话题,构建数字化监督平台,使得信息获取更加公开透明,提高乡村治理决策的科学性。
例题2:数字乡村作为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两大决策部署的战略交汇,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方向,也是网络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带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力支撑。结合给定材料,请你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12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栖居表达乡愁之所,它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快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景致,更是当今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要阵地。“乡村兴则国家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需要战略谋划,更需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产业发展谋“新路”,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新引擎。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则百姓富。数字科技不仅成为城市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正在加速向农业农村广泛渗透,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和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契机。借力大数据“,能够采集土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提供科学的种植信息及数据经验,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借力“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中的“近在咫尺”,帮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致富。借力“新基建”,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推动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乡村治理取“真经”,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新水平。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治理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手段单一、落后,既不能有效解决乡村日常中的各种矛盾纠纷,也不能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不能助力于形成和谐善治的现代化新农村。应城市通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大数据网格化管理等,实现了城市管理智慧化、乡村生活便捷化、数字产业规模化,打造了普惠民生的智慧生活。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从成立乡村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到创新社会治理数字化模式,再到以信息系统平台为主体搭建社会治理数字化综合平台,开启综合治理新格局,实现数字治理建设规模化、智能化、便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