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抓好农业生产,粮食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提供了坚实支撑。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二、命题预测
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分析G省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600字)。
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H省稳定粮食生产的做法,撰写一份信息稿(700字)。
3.请你结合C市推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情况,撰写一份工作简报(500字)。
4.L省决定召开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联席会议,S市要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请你结合给定材料,为S市市长撰写一份座谈会发言提纲(1000字)。
5.S省决定召开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现场会,假如你是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请你起草一篇省长的讲话要点(1000字)。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工作实际,围绕“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写一篇策论文(1000-1200字)。
7.近期,国务院组成联合调研组,就一些地方出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进行调研,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撰写一份调研报告(1200字)。
三、理论精析
★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重要意义
1.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粮食方面出了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粮食安全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高水平、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仅可以“为食者造福”,让城乡居民“吃得安全”;也可以“为耕者谋利”,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还可以“为业者护航”,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粮食安全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支撑。粮安天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稳住农业基本盘,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就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
★存在问题
1.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耕地、淡水资源都比较紧缺,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靠天吃饭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望天田”仍接近50%。
2.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口还在增长,消费结构在升级,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求的紧平衡是我们国家粮食供求的一个长期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3.一方面国内生产成本和价格逐年提高,一方面国际农产品价格呈下跌态势,一涨一跌两头挤压,使政策性托市保粮农增收的难度加大。
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灾减灾能力有待提升,在确保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较大。
5.粮食生产继续向核心产区集中,跨区域粮食流通量进一步增加,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
★对策措施
1.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2.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3.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督。
4.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强化河湖长制。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台。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
5.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6.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地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
7.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培育高素质农民,组织参加技能评价、学历教育,设立专门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