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近年来,各地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底部基础的重要抓手,相继出台意见、政策措施等,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融合化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一词出现的频率相比往年要高,强调“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此后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二、深度解读
★县域经济基本内涵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发展和县域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
★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县域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农业及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的基础地位才更加巩固。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农村的商业、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二,县域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小城镇建设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才有经济基础。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正是借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步伐。
第三,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如何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们必须长时间内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将能够在这方面发挥运用。县城和小城镇将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了,就能够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的农民新的就业平台。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中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压力。
第四,县域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产业转移,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务工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要增加收入必须转移到城镇或者是非农产业。那么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有效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将成为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要求
(一)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加强县域基层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
(二)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鼓励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
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措施
1.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走产业化道路,积极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一是要围绕加工企业搞好调整。按照加工企业的需求,自觉为加工企业配套,组织好种养项目。二是要围绕市场搞好调整。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市场缺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的原则,及时调整种养品种。三是要围绕特色搞调整。大力发展串季菜、特色菜和特色养殖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尽快提高工业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当务之急是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工业发展的总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扶持工业基础较好的企业。立足当地实际,加快资源开发型、配套加工型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国外和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甘心当配角,主动搞好对接,培育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行业,拉起县域工业的框架。
3.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推进乡村城镇化。通过政策激励,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在小城镇建房落户。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撑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4.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推进地方产业特色化。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要重点处理好三个问题:首先,要选好特色产业。其要求必须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具备一定的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区域垄断性产业。其次,要千方百计培植壮大特色产业。第三,走出规模即特色,无度保护,无序竞争的误区,讲特色,以特精专新为标准,政策上适度而不过度,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和小作坊,维护地方产品信誉度。
5.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推进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目前,多数县域经济是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这几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份,一般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当前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第一,要扩大个体私营经济的进入领域。使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县域工业的主体,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同时,在加强行业管理和价格监督的前提下,扩大个体私营经济在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领域的进入范围。第二,要全面推进产权改革。全面推进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鼓励个体经济通过加快发展或股份联合,形成资本相对雄厚的私有经济或混合经济,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第三,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配套条件。提高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政治社会地位,规范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6.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推进地方产业集约化。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全力推进地方产业集约化,走区域规模发展的路子。农业上,要促进农产品基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使土地逐步向留在农村务农的种植、养殖专业户集中,不断增加农业劳动力人均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占有量,不断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从而取得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工业上, 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把类同工业项目集聚起来,统一提供服务,降低生产成本,以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经济效益。在第三产业上,要加强对市场群的建设的培育,依托已成名市场,进行扩张辐射,起到集聚效应。
7.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推进服务体系现代化。发展县域经济,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对企业、市场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服务型政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农村必须重点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监测三大服务体系。同时,更多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制定公平竞争规则,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维护市场和公共秩序,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切实加强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
三、实战应用
例题1:请结合材料,谈谈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300字以内。
【参考作答】
一是创新要素的制约。现在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为技术、信息、金融资本,尤其是县域的技术、信息的浓度上要远低于城市,是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制约。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县域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形成产业集群,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营商环境的制约。县域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差,精准化的适合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还是不够。四是改革成效的制约。当前县域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如户籍制度双向改革成效不明显、土地制度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依然薄弱等现实挑战,各类资源要素“进城”和“入乡”的体制机制壁垒有待进一步破除。
例题2:请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写一篇大作文。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10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奋力走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强市之基在于强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县域治理、县域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各地做好县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发展县域经济是加快推动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我市县域空间广阔、资源丰富、人口规模适当,具备良好的振兴发展条件和基础。全市上下必须立即动起来、干起来,拿出攻坚克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真正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潜力挖掘出来,把短板弱项填平补齐,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狠抓产业项目建设。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入结构就是明天的产出结构。抓县域经济,核心是要抓产业项目建设、抓固定资产投资。各地各部门要在项目谋划储备上狠下功夫、舍得投入,项目谋划的思路要更清晰、视野要更广阔,前期工作要再细化、再务实、再提速。要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县域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把项目谋划的重点放在工业上,着力打造一批工业立县主导产业,以工业经济突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往往取决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县情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实践证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都十分注重研究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强劲的竞争优势。我市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优势只是发展的客观条件,不会自然而然变为价值,关键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转化文章,把独特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变成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才能在县域经济的比拼中脱颖而出。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县域经济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区县(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带头谋项目、跑项目,带头抓招商、抓推进、促落实。要增强责任意识,眼里有活、心中有谋,能实施的项目加紧实施,能争取的政策资金积极争取,不能贻误发展良机。要强化争先进位意识,营造不甘平庸、不甘落后、奋力争先的氛围,摒弃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心态。要弘扬实干担当作风。看准了、定下来的事情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雷厉风行抓落实,做到真抓实干、不讲大话、不讲空话、不讲假话,不整景、不作秀、不忽悠,靠实干推动发展、靠实干赢得未来。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让我们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发挥优势找出路、聚焦问题补短板、因地制宜抓落实,不断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加快推动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四、高分框架
★大作文框架
奋力走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狠抓产业项目建设。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念好“人才经”谱好县域经济发展“三步曲”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机制活”。
围绕发展促进人才效能提升让“环境好”。
优化服务保障为人才筑暖巢让“政策优”。
找准聚焦点、着力点、发力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共绘“同心圆”
全市统一战线要以“高质量发展”为聚焦点。
全市统一战线要以“县域经济”为着力点。
全市统一战线要以“资源优势”为发力点。
让人才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谋好宏观,将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集聚优势。
用好区位,将体制机制的改革红利转化为人才引领优势。
造好生态,将服务优享的品牌效应转化为科创环境优势。
★调研报告框架
走好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潼关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在路径方式上,注重绿色发展。
(二)在政策措施上,注重示范引领。
(三)在发展成果上,注重普惠共享。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与发展质量不高并存。
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与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并存。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与民生事业短板多并存。
四是园区承载能力弱与招大引强难并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设“生态潼关”,筑牢高质量生态底线。
(二)建设“富裕潼关”,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三)建设“人文潼关”,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四)建设“开放潼关”,激发发展新活力。
(五)建设“幸福潼关”,保障优质均衡新供给。
★讲话稿框架
真抓实干 接力拼搏 开拓前行 奋力开创天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精准把握县情,切实增强天镇立足优势、赶超跨越的发展自信
(一)要精准把握县情,必须看到优势和成绩。
(二)要精准把握县情,必须直面挑战和机遇。
(三)要精准把握县情,必须正视困难和问题。
二、明晰发展方位,不断强化天镇乘势而上、强势崛起的目标导向
(一)立足一个门户,就是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一是服务晋冀蒙互联互通互融的陆地枢纽。
二是构建人流物流产业流“双循环”的合作通道。
三是打造全市对接京津冀“文化、文明、微笑”的开放窗口。
(二)做好四篇文章,就是坚持系统谋划、协同共进。
一要以“接力奋进、久久为功”的定力,主动做好“衔接”文章。
二要以“聚沙成塔、积厚成势”的韧劲,持续做好“提升”文章。
三要以“勇毅突破、争先进位”的锐气,聚力做好“跨越”文章。
四要以“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自信,全面做好“振兴”文章。
(三)走出六条新路,就是坚持先锋突破、特色引领。
一是走出特色农业大县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