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深度解读
★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既取决于经济等硬实力,也取决于文化等软实力。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强国是指具有强大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力的国家,是实力与能力有机统一的综合性概念,主要以历史文化传承力、核心价值凝聚力、共同价值引领力、先进文化创造力和国家形象展示力为表征。
文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越是要坚定文化自信,高扬精神旗帜,推进文化建设,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智力支持。
★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首先,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重要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其次,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财富。马克思主义认为,财富的价值在于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后,文化是最重要的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是一种能够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无形影响力。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事关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课题。首先,文化自信关系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安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文化自信关系传统文化安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和高度自信。传统文化安全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维护传统文化安全。最后,文化自信关系网络文化安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这些现实的主体,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倾向,对于网络完全有很大影响。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凝聚广泛共识,形成强大合力。
第三,坚定文化自信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文化是精神的载体,文化自信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民族精神与民族价值观、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紧密相关。中华民族精神,孕育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丰腴土壤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之基。首先,文化自信关系民族价值观独立。民族精神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价值观自信。价值观是民族自立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精神之源。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必然牢牢地打上这个民族情感记忆、思维习惯、精神感悟、观念认同的烙印。从这个角度看,价值观就是一个民族的胎记。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意识形态之争。所以说,文化独立是价值观念独立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文化自信,才有价值自信。其次,文化自信关系民族意识独立。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意识的独立,催生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觉。文化自信对于民族意识独立具有决定性影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最后,文化自信关系民族文化独立。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族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独立的基础。只有满怀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使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里独立绽放、闪光溢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1.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腹有诗书气自华”。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绝的历史,就能自然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2019年12月19日,习近平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时强调
3.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015年11月3日,习近平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强调
我说过,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对文化的相关论述
党的十九大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认识,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深邃内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同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全局和长远的精准判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对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科学内涵上提出了新的表述,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会还部署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三项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面向全社会提出的宏伟目标,是文化强国的核心;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面对各行业提出的重大工程,是文化强国的本质;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针对职能部门提出的总体要求,是文化强国的前提。
★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固本铸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第二,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传统文化的现代活力。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在一定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将传统文化中对现代社会依旧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实践要求等内容加以挖掘,对其陈旧的表现方式加以改造,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富有现代气息和现代表现方式、符合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的文化。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
第三,交流互鉴,落实开放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巧妙结合,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互通、互学、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积极寻求全人类的文化共识和共同价值。一方面,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大胆自信地“引进来”,对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都要尊重和积极吸收,取长补短,把握机会充分汲取文化营养。
第四,把握潮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除了要辩证地看待中华民族的历史之外,还要辩证地看待世界历史,明晰历史规律、把握时代潮流。共产主义信念既是凝结全体中国人民自觉行动的精神纽带,也是我们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精神武器,更是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的制胜法宝。必须着眼于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大势中确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第五,坚定自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坚定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成果的自信,而且是坚定文化主体地位、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从更深的层面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风险,更好推动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更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谋划好建设文化强国的思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第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极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到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第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体系之上发展而来的。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好知行合一等问题,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充分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推动力。
第三,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纽带、价值源泉的重要作用,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既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又要实现创新性发展,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其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如何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坚定文化自信不能止步于坐而论道,必须体现在文化自强的行动上。作为文明大国、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负责任大国,中国要立足自己的实际,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力竞争力的文化强国。
(一)坚持不忘本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文化自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安身立命之“本来”,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泽被后人。那些数典忘祖、蔑视传统、告别革命、躲避崇高、消解经典、搞历史虚无主义等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当然,不忘本来绝不是自我封闭、画地为牢,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推陈出新、守正出新,科学梳理、精心萃取、创新创造,不断发扬光大。坚持不忘本来,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在新时代,我们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文化中辨析主流和支流、区别先进与落后、分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