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3年5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要继续发挥好制定经济工作重大方针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二、深度解读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中国在世界经济体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经济体中增速领先,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跃新台阶。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中国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741美元,继续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2023年一季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增长5.4%。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和国际形势演变,全球产业链重构、战略性资源产品国际供给波动巨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多重因素叠加,我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当今世界各国对于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我国要巩固本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确保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抵御或迅速恢复。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短期应对挑战的抓手,也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论述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高效顺畅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中央经济会议2023年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物质支撑,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等多重维度的发展关系,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践中,要积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必须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历史证明,务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不同阶段现代化发展难题的根本手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提出了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为主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到后来提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为我国产业体系建设打下了基础和根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小康,从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都将群众就业和居民收入等实体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发展进步的关键标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随之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和发展,物质财富持续积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为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实体产业支撑。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走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更加务实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防止脱实向虚。世界经济的发展现实表明,脱实向虚的产业体系是不健康的产业体系,是不安全的产业体系。我国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赢得发展主动权,就必须打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中不断提升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水平。
★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义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是一国经济的“压舱石”,应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至关重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相关精神
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关精神
会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如何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促进新型工业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要推动我国传统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传统产业领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筑实体经济竞争新优势。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巩固提升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要坚持开放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引导先进制造业企业向附加值高的服务环节延伸,支持服务业企业向先进制造领域拓展,探索现代服务业同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兴业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结合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特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四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我国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通过产业间的关联作用壮大数字经济。激活数据要素及相关市场,探索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安全流通和应用机制,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进一步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健全法律法规。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加快推动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改造,增强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
五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强化基础设施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国家重大战略等的支撑,适度超前布局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打造全面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推动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优化布局、小微型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不断完善技术开发设施体系,培育丰富应用场景,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领导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李强指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一个重要关口,我们坚守制造业的决心不能动摇,做强制造业的力度必须加大。要紧紧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战略统筹谋划,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坚持优化布局、集群发展,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导向,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流动,形成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400字左右,15分。
【参考作答】
一是以高端化塑强世界先进制造高地新优势。重点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战略工程,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和先进基础工艺技术,并在大飞机、工业母机、深海装备、医疗装备、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的重点产品。二是以智能化塑强国际制造前沿技术研发新优势。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围绕要素链、人才链、技术链、产品链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并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引领带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三是以绿色化塑强全球生态工业文明示范新优势。强化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高效利用,削减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产生量,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用能结构,将节能降碳增效作为控制制造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措施。(392字)
例题2: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通过普查,将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假设你是国务院办公厅工作人员,请草拟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中的“六、普查工作要求”部分。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重点突出。不超过800字,25分。
【参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