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部署。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发布会,推广三明市探索出的医改经验。
二、深度解读
★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内涵
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确保每个人包括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卫生健康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全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公平有效、成熟定型,用制度保障人民健康福祉,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期盼。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医药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全面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使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程度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使我国全体人民以强健的姿态迈进现代化社会。同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通过促进人民健康改善预期、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调结构、稳就业、促增长。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举措。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健全重大传染病疫情预警研判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下沉基层,不断完善符合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世界难题,在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上展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全面推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彻落实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各环节。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始终依靠坚持党的领导凝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人民健康的强大力量。
二是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定人民立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找出改革最大公约数和最佳平衡点,以增进健康福祉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最大政绩。
三是坚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坚持公益性主导,坚持公立医疗机构在服务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制度、改革机制、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四是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这是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将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五是坚持立足国情、协同联动。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期盼和承受能力相适应,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等重要关系,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和政策的协同性。
★三明医改的六大经验
一是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2012年以来,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医改,持续推进,不断深化,一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最值得肯定和学习的是三明医改中事不避难,以问题为导向,敢为人先,勇于改革创新,敢于较真碰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是三明医改的内核,也是各地最应该学习的经验。
二是切实履行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三明市政府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的投入力度,卫生健康支出年均增长12.1%,政府还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进行化解,使其公益性得以发挥,“轻装上阵”服务群众。
三是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三医”改革政策同步设计,先是通过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下,在惠及群众的同时,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做好与医保报销政策的衔接,促进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不加重群众负担。
四是发挥医保支付方式的杠杆作用,推动资源和服务下沉。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医疗资源和服务下沉。鼓励医务人员开展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少得大病。
五是不断改革完善薪酬制度。打破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的分配模式,促进医务人员更加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结果,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和技术劳动价值。
六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全民健康管理,在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健康管理中心和疾病管理中心,培养健康管理医师和疾病管理师,提供“院前健康管理、院中诊断治疗、院后疾病管理”的全过程医疗服务新模式。
★三明医改如何做到整体联动、协同推进
三明市切实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确保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在深化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医联动”,寻找和凝聚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保障改革发展可持续。一是发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关键作用。过去11年,共调整11批次共1.04万项次医疗服务价格,今年已经启动了第12次调价,由此增加医疗服务收入,不断健全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体现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促进均衡性。目前,全市公立医院“医、药、检”的收入结构,从改革前2011年的18.4:60.1:21.5优化为2023年的46.1:29.8:24.1。到今年6月底,我市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已经提高到了47.65%。二是发挥医保基金打包的引导作用。2018年以来,按县域、按年度、按人头将医保基金打包给各总医院使用,建立“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明确医保基金结余部分纳入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健康促进经费可从医疗机构的成本中列支,有效引导公立医院从过去的“以治病为中心”向“治已病”以“治未病”并重转变,而且有效遏制了过度医疗行为。三是发挥健康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2021年以来,探索按健康绩效取酬的全员岗位年薪制,将基本年薪与岗位职责挂钩、绩效年薪与考核结果挂钩,增强健康导向作用,激励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老百姓的健康诉求同向而行,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56万元,医务人员获得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如何深化三明改革 继续在全国作出示范
一是推动“医共体”提升为“健共体”。目前,三明以县域总医院为基础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构建“健康服务共同体”,由“管医疗”提升至“管健康”,构建“健康全程管、卫生有保障、医疗高质量”的现代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二是完善“两师两中心”标准化建设。在全市各总医院全覆盖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和疾病管理中心,打造“医防融合的服务模式”,促进公立医院实现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将健康服务重心向前端延伸。
三是构建“六病共管”体系。深化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对口帮扶,在他们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对全市疾病谱的分析,积极探索共建肿瘤、代谢、心脑血管等“六病共管”体系,加快提升三明全市的“防、筛、诊、治、管、康”一体化的诊疗服务水平。
★如何推进医疗服务价格、人事编制、医务人员薪酬等重点改革
近年来,我国将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作为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和方法,取得了积极成效,先后有浙江湖州、江苏盐城、河南周口、湖南湘潭、贵州遵义等一批典型地区,丰富拓展了三明医改经验的内涵。今天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是以三明市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地区改革经验的系统集成。下一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加快推动重点改革。一是从地方政府层面,推动各地党委政府由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加强工作统筹,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指导各地学懂弄通三明医改经验的精髓,掌握三明医改经验中的底层逻辑,落实“两个允许”,缩小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不同专业的薪酬差距,优化绩效工资分配结构,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二是从政府各相关部门层面,进一步增强部门间宏观政策的一致性,推动“三医”目标统一、行动协调、政策衔接、信息联通和监管联动,让信息化赋能医改。三是从抓落实层面,指导11个综合医改联系省,委省共建协议签订省市,3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以及各省内的试点医院,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方面,率先取得新的突破。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2-3个地区为重点来推广三明经验,5年内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发挥委领导医改联系省工作机制的作用,与各地共同推进改革措施的落实。四是从督导评价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监测的评价机制,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投入责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人事编制薪酬制度改革以及提高群众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等方面,进行监测评价。指导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加大学习推广力度。同时,对地方在改革中探索出的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推广,努力形成因地制宜学三明,部门联动出政策,上下结合求创新,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深化医改新局面。
★下一步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深化医改方面的措施
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切入,贯彻好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深化医改的重大部署和要求,推动深化医改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加符合人民健康福祉,更加符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律,更加符合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使命。
第一,牢牢把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二是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三是坚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四是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五是坚持立足国情,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和政策的协同性。
第二,总书记视察三明市提出: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以此为目标,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四个延伸”,也就是围绕“大病不出省”,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向省域内人口较多的地区延伸;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进一步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延伸;围绕头疼脑热在基层解决,进一步推动上级医疗人才和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围绕群众看病就医中遇到的转诊、重复检查检验等问题,进一步推动规范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和连续性服务,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互相延伸,上下联动协作。
第三,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包括推动落实政府办医投入责任,加强编制动态优化调整,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体现技术进步和医务劳动以及成本变化,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大固定薪酬所占比重。
第四,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好各级公立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落实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大力培养群众信得过的全科医生,以中小学生、老龄人群等为重点,开展健康素养提升工作,鼓励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健康知识传播,让更多健康防病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面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措施
(一)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目标统一、政策衔接、信息联通、监管联动等机制,增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的步调协同。医疗方面要坚持公益性导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优质高效、连续协同、富有韧性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连续性,不断提升服务人民健康的能力和水平。医保方面要加强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商业健康保险规范发展;建立健全体现医疗服务技术劳动价值的收费机制,定期评估、动态调整诊断、手术、护理等医疗服务价格,有序引导群众到基层就诊,激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活力。医药方面要从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发力,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流程,推进药品耗材等集中采购扩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二)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大力推进“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推进医疗卫生体系系统重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强化服务体系上下协同联动和支援帮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对中西部地区基层开展巡诊带教、远程会诊。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推动人员和服务下沉为核心,技术、管理双下沉同步实施,巩固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等多种形式医联体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夯实县乡村三级协同关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强化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扎实推进转诊连续服务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患沟通,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发挥绩效考核评价作用,引导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展,落实在危重症转诊会诊、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改革完善运行新机制、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基层帮扶、强化公益性等方面的功能定位,带动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把握卫生健康人才价值和成长规律,深化医教协同,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培养医学人才,以基层为重点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扩充全科、儿科、心理健康、感染、病理、麻醉等医疗卫生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三)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总结抗击新冠疫情经验,以制度建设转化成熟做法,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做好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充分准备,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疫情防治体系,健全和优化平战结合、跨部门跨区域、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有效遏制重大传染病传播。坚持预防为主,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促进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大力培养防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重大慢性病预防和早期干预,进一步控制居民健康主要影响因素。
(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健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政策,加强经济运行管理,防范和有序分类化解运行风险。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从行业实际出发加强编制保障,对承担国家指令性任务的给予倾斜支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机制,优化薪酬结构,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推动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不同岗位薪酬更加合理,加快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技术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稳妥有序开展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挥对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的重要补充作用,加强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衔接。创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手段,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廉政建设,持续整治腐败问题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五)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完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实用管用易用好用,聚焦关键技术和装备以及健全国内标准规范体系,支持发展临床医学研究,促进医工结合、医药融合,推动医学科技领域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的创新研发,建立符合中国人体质的健康标准和规范指南。促进创新药物、疫苗和医疗设备等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深度应用,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更多工具和手段。
(六)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进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增能,加强中医优势专科能力建设,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和支付政策,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提升中医药科技服务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加强中医药古典医籍精华的挖掘、保护和开发。推动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丰富中医药治疗手段,开发更多道地药材资源。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三、实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