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5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明确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二、深度解读
★意义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
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料扩产潜力。推动棉糖胶等稳产提质。扶持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严守耕地红线,严格占补平衡管理。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灌区建设,推进退化耕地治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各地区都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
★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0年10月29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2022年6月27日,总书记给种粮大户的回信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年10月16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2022年11月12日,总书记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2022年12月23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2023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等,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立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
——2023年7月20日,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讲话
农业生产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不仅直接关系家家户户的收入,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要继续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加大农资供应保障力度,加强农技指导,组织安排好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2023年11月10日,总书记在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讲话
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实现粮食均衡增产。发挥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
——2023年12月15日,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情况
充足的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对我国这样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建立一定数量的储备粮,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国内粮食市场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实现百分之百自给。粮食库存充裕,高于17%-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稻谷库存量能够满足全国人民1年以上口粮消费需求。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涵盖中央储备、地方储备、社会储备的多层次、全方位粮食储备体系。京津沪渝等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成品粮储备保障能力在15天以上。
★形成安全可靠的应急体系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暴雨洪涝灾害易发高发,对粮食应急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持续加强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全国建立1200多个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建立库存、价格、销售等粮油市场信息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完善监测预警分析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持续推进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指导地方加快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实现全覆盖,并按要求开展了粮食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体系基本形成,正在积极推进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全国有粮食应急储运企业5100余家、应急加工企业6900余家、应急配送中心3900余家、应急供应网点5.9万余个,完全可以满足应急需要。总体看,我国已基本建立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并经受住了疫情防控、灾害应对等大战大考检验。
★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健全制度体系。粮食安全保障法颁布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出台,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更加完备。
加强质量监测。开展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安全监测,监测品种、范围、频次、数量逐年增加。
严格出入库监管。加强粮食收购入库、储存和销售出库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强化标准。组织制修订小麦、大豆、高标准粮仓建设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粮食全链条标准体系。
★解读《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2025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明确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及现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农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有优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能一般能提高10%左右。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2.重点部署
在建设标准方面,提出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投入标准。
在建设内容方面,提出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新建项目优先开展田块整治、田间灌排体系、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配套等基础建设,着力提高农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机械化耕作便捷水平;改造提升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补齐田间设施短板弱项。因害设防,合理采取岸坡防护、防风防沙等工程措施,提高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能力。
在建设布局方面,提出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优先在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以及粮食产量高和增产潜力大地区开展建设;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区、沿海内陆滩涂等区域,禁止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格管控类耕地、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内集中连片梯田或与保护对象共生的连片耕地除外)、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牧区域等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粮食安全的措施
1.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严守耕地红线,遏制“非农化”“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保护性耕作,治理土壤退化。科技赋能农业,加强农业机械化,降低人力依赖。构建灾害预警体系,推广农业保险。
2.优化储备与流通体系。多元化储备机制,推进仓储技术升级,减少产后损耗。发展冷链物流网络,构建区域性应急保供中心。
3.推动可持续消费与减损。减少粮食浪费,推广“光盘行动”。引导膳食结构转型,推广营养均衡饮食。
三、实战应用
例题1:新时代以来,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结合材料,请你为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几点建议。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凝练,不超过600字,15分。
【参考作答】
1.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饭碗更牢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促进增产增效。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灾害应急管理,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2.强化多元食物供给,让中国饭碗更丰盛。以大食物观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合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注重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开发丰富多样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构建高质量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3.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让中国饭碗更丰盈。坚持系统思维、协同联动,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节约减损。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切实减少生产、流通环节损失浪费,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粮田”。
4.传承勤俭节约传统美德,让中国饭碗更文明。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引导居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积极践行爱粮节粮,推动爱粮节粮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切实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餐饮消费“量力而行”,摒弃“讲排场”传统陋习,争做文明用餐“排头兵”。
(597字)
例题2:农业农村部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充分发挥农业执法对“三农”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持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决定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根据材料,请你该通知。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1200-1400字,30分。
【参考作答】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